腹瀉是因為消化不良,還是你中了微生物的毒?——「PanSci TALK:盤中飧的逆襲」
本文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你吃東西的時候,你會想到食物中毒嗎?」 你是否有過享用完美味的一餐後,卻落得急性腸胃炎的下場?2016 年 9 月 1 日的 PanSci TALK:「盤中飧的逆襲!食物中毒及諾羅病毒危機」邀請到食藥署食品組鄭維智簡任技正來為大家解答,究竟這些包裹著鮮美糖衣的微生物,是如何躲過層層防護關卡來到你的身體裡?你,又該真正注意什麼?...
View Article丹尼索瓦人(上):尼安德塔人的神秘近親
古代 DNA 這個研究領域,在 2010 年時來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想先了解古代 DNA 可先看〈想重現侏儸紀公園?先征服古代 DNA 的種種難題!〉)。經過多年奮鬥後,帕波戰隊終於拼湊出較為完整的尼安德塔基因組,能夠全面比較我們與尼安德塔人在遺傳上的差異,回答雙方有無混血這類的問題。 然而在這古代基因組定序技術邁入成熟的一刻,帕波戰隊非常巧合的,又獲得一件 DNA...
View Article2016諾貝爾生醫獎:細胞自噬和大隅良典的酵母菌
編譯/李紀潔、羅鴻|陽明大學基因體科學研究所畢業生 2016 年諾貝爾獎隆重登場,這一次生理醫學獎頒給發現「細胞自噬」機制(autophagy)的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教授。究竟東京工業大學(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大隅良典怎麼發現這樣的機制,而這個機制又有什麼意義,且待我們一一說明白。 把自己回收再利用也是一件重要的事...
View Article抗菌新曙光!霍亂弧菌致病結構解密
近年來,我們面對越來越強大的超級細菌,卻也同時面臨抗生素失效的危機。過去十年,抗生素幾乎沒有突破性的新藥,該如何面臨這場「抗藥性災難」的來襲,成為各國研究單位的重要習題。 因應新抗生素難產, 科學家紛紛另闢蹊徑,尋找對付細菌感染的新策略。這一次科學家想到如果從細菌內部去做破壞,讓它沒辦法執行重要的感染過程,或許就能找到新的抗生素! 其中,環雙鳥糞核苷酸(c-di-GMP)為近 20...
View Article丹尼索瓦人(中):他們仍活在我們體內
編按:在〈丹尼索瓦人(上):尼安德塔人的神秘近親〉中,考古學家從神秘的蘿莉小指頭的碎片中找到大量的 DNA,這才發現了丹尼索瓦人這個古代人種。而令人驚訝的是,因為遠古時期和我們的祖先智人有情慾交流,造成我們體內也有丹尼索瓦人的基因….....
View Article丹尼索瓦人(下):翻轉人類演化學的古人種
編按:從一個小蘿莉的小指骨塊意外發現的古人種丹尼索瓦人,發現至今一直不斷挑戰人類演化學的舊認知,他不僅和我們熟悉的尼安德塔人根本是近親外,我們的老祖先智人也曾和他有剪不清理還亂的基因交流。究竟這專業起爭議的古人種,還有什麼令全世界都震驚的發現? 尼安德塔與丹尼索瓦,兩種古人類基因組發表 5 年多以來,藉由交叉比較古今人類的 DNA,我們對人類演化的認知達到全新的境界,而且仍持續突破。...
View Article養生新寵小扁豆基因定序完成——2016國際豆類年
三種不同的小扁豆(Lentil)。圖/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 小扁豆是近年流行的健康食品,有人榜標食用小扁豆能甩肉減重。加拿大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最近完成了小扁豆基因體的定序工作。 小扁豆(Lens culinaris)又名兵豆、濱豆,屬一年生草本莢果,種子可作食用,每株約 40 公分(16 英寸)高。小扁豆的顏色有黃色、紅橙色、綠色、棕色和黑色等。...
View Article英國Kick and Kill療法即將治癒愛滋病?
根治愛滋見曙光?英國新實驗療法讓患者 HIV「零驗出」——INSIDE [1, 2]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2016 年 10 月 2 日報導,英國研究團隊愛滋病療法臨床試驗成果。圖/擷取自泰晤士報網站 1983 年愛滋病首次現身、1995 年雞尾酒療法問世、2016 年英國研究發現能完全治癒愛滋病? 日前(2016/10/2)的英國《泰晤士報》(The...
View Article潛龍勿用、亢龍有悔,那又潛又亢的棘龍呢?
《侏儸紀公園 I》中棘龍打敗暴龍的畫面。圖/影片截圖。 不曉得大家還記不記得《侏儸紀公園 III》裏頭,直搗失事飛機逮人、還有和暴龍一決雌雄的棘龍呢?是不是曾經讓年幼的你,心中有無數英姿想像。那年頭,論最強的恐龍非暴龍莫屬,但棘龍卻在激戰後一口扭斷暴龍的脖子,成為新興的霸主! 事實上,距離 2001 年電影上映以來至今,更多的化石和古生物研究告訴我們,當初我們對棘龍的想像太過浪漫惹...
View Article羅塞塔始源小菊虎:9900萬年前失足,從此凝結在時間中
文/蕭昀|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大學部學生 琥珀是由古代植物分泌的樹液經長時間掩埋於地底下並歷經化石化的過程,最終形成的珍貴半寶石,要是當形成琥珀的樹脂在流出時包埋了週遭環境中的生物,就會穿越時空的限制成為珍貴的琥珀生物化石,為人類探索古代生物的珍貴研究材料。 緬甸出產的琥珀產量大、品質優良,定年的結果指出其年代約為 9900...
View Article五億人的重要蛋白來源!菜豆基因密碼解密——2016國際豆類年
在台灣菜豆是很受歡迎的盤中飧。圖 / By Wei Jen Chang @ flickr 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在台灣也稱為敏豆,在國外稱為 common bean、snap bean,是許多開發中國家的人民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在這些國家裡,人民的主食是富含澱粉的米、玉米或樹薯,這些主食的蛋白質含量不高(米大約是 2%、樹薯是 1.36%、玉米則依品種可以從...
View Article植入性胎盤:讓婦產科醫師畏懼的梅杜莎
文/康巧鈺|台大婦產科醫師 梅杜莎,是希臘神話的蛇髮女妖,傳說凡人只要和她雙眼對視就會被石化。最近網路上火紅的新聞,莫過於臉書上瘋傳關於植入性胎盤產婦的故事。而植入性胎盤那些鼓脹的粗大血管就像是梅杜莎的蛇髮一樣,狂妄的佈滿子宮表面,驚嚇程度總讓產科醫師們非預期遇到時會「X!」的罵了一聲後,就彷彿被石化一般的腦筋一片空白。 希臘蛇髮女妖梅杜莎。圖/Public Domain...
View Article雷文霍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第一位看見微生物的人
【科學史上的今天】10/24——雷文霍克誕辰(Antoni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 Google 慶祝雷文霍克 384 歲生日。圖/Google 1673 年,英國皇家學會收到一封來自荷蘭的信,信中繪製了蜜蜂、蝨子、黴菌等在顯微鏡下放大 200 倍的圖。雖然顯微鏡已問世數十年,但即使經由當時也身為皇家學會會員的虎克(Robert...
View Article不管是柯林頓還是川普當選美國總統,都要上的六堂科學課 (上)
編譯/鄭國威 總統通常不是科學家,但該不該有科學思維呢?自從開始經營 PanSci 之後,我才注意到美國的科學界在總統大選前都會積極地提出問題給總統候選人,要求表態回應。這次也不例外,包括民主黨的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Diane Rodham Clinton)、共和黨的唐納.川普(Donald John Trump)、綠黨的吉爾.史坦(Jill Ellen...
View Article航向太平洋的DNA之旅:南島語族與拉匹達關係解密
當歐洲人抵達由大大小小島嶼,以及浩瀚無界汪洋組成的大洋洲時,除了澳洲與部分的新幾內亞之外,幾乎整個太平洋都是南島語族(Austronesian-speaking peoples)的天下。 由語言學與考古學推論,南島語系在大洋洲傳播的路徑與年代。圖/取自 ref 8 從台灣與菲律賓啟航的南島語族...
View Article人造宇宙:不能養在培養皿,就打造虛擬複製品吧!—《BBC知識》
文/柯林‧史都華(Colin Stuart) 譯者/戴凡惟 解開宇宙之謎是一項棘手的任務,畢竟我們不能把行星放在培養皿裡觀察。圖 / BBC 知識國際中文版提供 解開宇宙之謎是一項棘手的任務,畢竟我們不能把行星放在培養皿裡觀察。 不過, 有個電腦模擬出來的新宇宙,據說將為天文學帶來革命性進展⋯⋯...
View Article【Gene思書齋】微生物,我們生命共同體的巨大衝擊
我們的生命初期,就要和十億個細菌結成生命聯盟。如果把人體當作一個星球,對微生物來說,我們身上的生態系是頗豐富的。圖/擷取自 Indoor Microbiome Animation 影片 今(2016)年說不定是微生物揚眉吐氣之年,我們開始要愈來愈關注我們身上和周遭,那些平時肉眼看不見的小朋友們。 台灣出版社前幾個月,出版了幾本關於我們微生物好朋友的好書: 《我們只有 10%...
View Article每到冬天就流感,你可能缺乏維生素D了
文/席尼|營養共筆 天氣變涼了,你身邊是不是又多了許多感冒的人了呢?圖/Allan Foster@flickr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比較容易在冬天聽到關於流感的事情(感冒也是),而確實研究調查發現,除了赤道四季都有之外,南北半球在一定緯度以上的地區,流感發生會集中在冬季。在維基百科上的查詢流感內容時,偶然看到了流感與維生素 D 缺乏之間的關聯,因而忍不住想了解維生素 D...
View Article你說的太平二號紅蚯蚓到底是哪種?——太平二號與牠們的產地(一)
楔子 這幾年,無論是要生產蚓糞肥供農業使用,或是用來消化家戶社區的生廚餘以促進垃圾減量,亦或販售蚯蚓作為蛋白質飼料來源,養殖蚯蚓在台灣似乎突然成了一股風潮,吸引許多人的目光和投入。...
View Article當鱈魚祖先搞丟了免疫系統中的 MHC Class II 蛋白—《科學月刊》
文/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助理教授,科學月刊副總編輯。 相較於大多數生命科學領域中研究啟蒙皆由原始物種的探索開始,免疫學明顯地是個特例。基本上,免疫學發展歸因於英國醫生金納(Edward Jenner)那個不明就裡且近乎大膽的牛痘接種嘗試,無意間開啟了人類 19...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