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生命奧祕 – PanSci 泛科學
Browsing all 99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談基改作物:我們是花錢買健康還是花錢買安心?

  來源:domeckopol@Pixabay   食用基改玉米的大鼠,容易長腫瘤!? Séralini 論文研究結果的大鼠/來源:Republished study: long-term toxicity of a Roundup herbicide and a Roundup-tolerant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論文文章)...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海洋裡靜悄悄的世代革命:海洋中的細菌和碳循環

磷蝦是海洋生態系裡重要的生物,死後屍體成為漂浮在海水裡的幾丁質顆粒。Photo credit: Øystein Paulsen – MAR-ECO. CC BY-SA 3.0....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植物,也許正竊笑著—《植物比你想的更聰明》推薦序

多年前,在家中的院子裡種下一株炮杖花(Pyrostegia venusta);天真的我,以為它會乖乖的長在我希望它長的地方,「不會亂長」。於是,從此就展開了和它(他?)之間的永恆的對抗。 炮仗花。圖/B.navez @wiki 嗯,「亂長」是我想的,從它的角度看來,它不過是想要找個陽光充足的地方而已。不到一年的時間,它已經從不及三尺長到二樓;接著它繼續往三樓生長,最後爬滿外牆。...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草履蟲與裸藻誰更高等?—《植物比你想的更聰明》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最先出現的單細胞生物是屬於植物的藻類。藻類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使包括真核生物(或者說動物細胞)在內的生命得以擴散綿延。 那時和現在一樣,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區別不如人所認為的大。誠然,植物細胞比較繁複,多出了一個用來行光合作用的胞器(葉綠體),以及環繞整個細胞的細胞壁。而細胞壁也使得植物細胞遠比動物細胞牢固。但撇開這兩項差異,雙方確實十分相似。...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植物界的兇猛掠食者—《植物比你想的更聰明》

從一株捕蠅草開始 提到植物職司味覺的部位,我們會直覺地看向土壤。畢竟植物大半養料來源就在裡頭。可是,有多種植物另有攝食之道。這些便是所謂的肉食性植物。接下來我們就要看看,植物學家最早發現的肉食性植物:捕蠅草。 1760 年 1 月 24 日,亞瑟.多布斯(Arthur Dobbs)寫了封信給英國皇家學會(the British Royal Society)會員植物學家彼得.科林森(Peter...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植物比你想的更聰明》

請求支援!圖/Joe Black@Flickr 日復一日,植物與草食性生物的存亡之戰打了四億年仍未止息。毫無疑問,後者最重要的群體是昆蟲,而前者對昆蟲而言除了是極其多樣的棲息地及生態棲域,還顯然是一整堆食物。如此無盡對抗會施加選擇上的壓力,形塑植物與昆蟲的演化,並管控兩者的時空分布。...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你知道精子界也有所謂的過動兒嗎?——《科學月刊》

文/何翰蓁|慈濟大學醫學系解剖學科副教授。熱愛形態學,以研究精子細胞內各胞器變化開啟研究生涯,目前觀察對象小至細菌,大至人體。著有《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 1970 年, 柳町隆造(Ryuzo yanagimachi) 在交配後母倉鼠(hamster) 的輸卵管中,...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中世紀鮭魚減少之謎:是誰謀殺了鮭魚?

你曾聽過某位古人,因為看到魚兒「逆游而上」,因此奮發圖強,並為國家奉獻的故事嗎?姑且不論這位仁兄是否真的這麼勵志,可以確定的一件事情是,某一些魚類確實會「逆流而上」,而鮭魚(salmon),正是有這種能力的魚類之一! 早期國小課本的必讀教材。然而蔣公所處的浙江省奉化縣,真的有小魚逆流而上嗎?...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當年蔣公看到逆流而上的小魚是什麼魚?

莊子與惠子當年在濠梁上之辯,想必多數人都曾聽過。有一天,莊子與惠子到橋上遊玩,莊子看著那些水中魚兒,說著:「啊!這些鯈魚如此從容的游來游去,看來真是快樂!」這時惠子見機馬上給莊子一桶冷水:「等等,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不快樂呢?」莊子不甘示弱地回:「那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快不快樂呢?」這就是有名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公案。 圖一、早年國小課本經典一文。...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神經科學新技術─ 如何解開大腦的神祕訊息?

圖/By Thomas Schultz – Own work,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 試想,如果一本書只能隨機讀取千分之一的文字,是要如何瞭解書中的內容呢?這是一直以來困擾科學家的問題──到底要如何大規模記錄每一個神經元所傳遞的訊號呢? 文/陳摘文|於台大與德國歌廷根大學取得電機學士與神經科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到美國珍利亞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於 2015...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我們擁有自由意志嗎?—《大腦簡史》

超前意志、且可以預測意志的腦部反應 最早以神經科學方法研究上述問題的科學家,應該是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神經生理學家利貝特(Benjamin Libet)。1983 年,利貝特發表了一項驚人的實驗,他要求受試者自由「決定」一個時間點舉起左手或右手,並根據一個碼錶來回報該「決定」在自己心中出現的時間。結果他在腦電圖中發現,舉手的「意識意志」(conscious...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若沒有日夜變化,生物時鐘還可以運作嗎?—《大腦簡史》

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上,光線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種自然環境資訊。地球的自轉以及其繞著太陽公轉,形成了日夜與四季的規律變化。而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也都因此面臨著一個迫切的挑戰:能不能把握光線的規律變化以為自己所用。...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Gene思書齋】這些歷史名人是否非死不可?

日常生活中常聽見的詛咒,有「不得好死」或「安怎死都莫宰羊」等等,看來知道自己怎麼死,還有最好是有尊嚴的自然死,是一個人一生中,堪稱最幸運和幸福的事之一了! 既然這是人類最想追求的事……哦不對,人類最希望的不是永生不死嗎? 永生不死幾乎可以確定是不可能的,別再自欺欺人了。人生中所有人唯一確定的事,就是一定會死,任何偉人、帝王、宗教崇高的教主和先知都不例外,生老病死本來就是人生中注定要面對的苦。...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沒沒無聞的第零對腦神經:終末神經—《大腦簡史》

很多人都不知道,如果仔細分析嗅覺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話,其實可以發現我們的嗅覺系統數量並不只一套,也不是兩套,而是有三套! 人類的第三套嗅覺系統非常特別,而更令人驚訝的是,幾乎沒有人知道它的存在。不只是一般人對它毫無所知,這甚至是連很多醫生或腦科學家都沒有聽過的一套系統。這套系統叫作「終末神經」。...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解讀綠豆的基因體密碼——2016國際豆類年

綠豆(Vigna radiata,mungbean)圖/ Earth100, CC BY-SA 3.0 在炎夏,大家都愛喝清涼的綠豆湯消暑;綠豆粉加糖等做成綠豆糕也是受歡迎的甜點;綠豆提煉出的澱粉(直鏈澱粉),用來製作的綠豆粉絲(冬粉)、涼皮、涼粉等等,也都是常見食材。韓國及印度的科學家為綠豆定序了全基因體,有助瞭解豇豆屬豆類植物的演化。 綠豆(Vigna...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揭開 p53 抑癌功能的足跡—《p53:破解癌症密碼的基因》

人類在 1979 年發現 p53 這個基因,這個基因是癌症這件大事最重要的因子之一,也就是人類細胞中的總開關,主要功用在於細胞 DNA 受損時防止腫瘤形成。1985 年至 1986 年間,科學家仍將 p53 視為致癌基因,但它不依循致癌基因規則的清況也讓人相當費解。 昆蟲病毒是外源蛋白的工廠 在學術假期間,普利斯(Carol...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菸草致癌研究風雲:科學家與菸草商的鬥智—《p53:破解癌症密碼的基因》

在 p53 基因中找到菸草致癌的指紋 1990 年代初期,加州杜爾特希望城市醫療中心一間實驗室的主持人格爾德.普法伊費爾(Gerd Pfeifer),正在探索 DNA 損傷與癌症的關係,看看致癌因子是否有留下特別的損傷類型或是「指紋」,足以指認它們就是罪魁禍首。他們的實驗室製造出一種探測器,讓科學家可以在 DNA 鏈上的幾千個基因中定位出個別基因——這就像要在草堆中找出一根針一樣——探測器不斷在...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長頸鹿可能比你想得還要「有種」

提到長頸鹿,大家一定能不假思索地說出長頸鹿那些最引人注目的特徵──長長的脖子與那一身對比鮮明的黑黃皮毛。 但是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說的長頸鹿是哪種長頸鹿呢? 漫步在非洲大陸上的長頸鹿可以依據皮毛上斑塊的花樣與範圍、地理分布區分為九個亞種(subspecies);而生物學家利用粒線體 DNA 與微衛星序列(microsatellite)的檢測亦發現長頸鹿的亞種數還有波動的可能……...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長頸鹿要從一種變成四種了!

說到長頸鹿,大家肯定不陌生:地表上最高的動物,身高直逼五公尺,修長的四足是令掠食者膽寒的繡腿,近半公尺的深色舌頭是卷握起刺槐葉子的利器,重達 11 公斤、每分鐘打出 60 公升血液的心臟是陸生動物中最大的幫浦……還有還有,你知道牠們挺拔的長脖子,其實和人類脖子一樣,只由七節頸椎所組成嗎 [註]?然後,牠們還是生物教科書上常來描繪特徵演化和天擇說理論的經典案例,對不對?...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科學辦案:證據不會說謊,但證據不會說話

文/蔣維倫、廖英凱(兩人貢獻相同) 圖/By West Midlands Police from West Midlands, United Kingdom – Day 253 – West Midlands Police – Forensic Science LabUploaded by tm,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  DNA 鑑定—伸張正義的科學技術?...

View Article
Browsing all 99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