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別想惹鴨嘴獸:天上天下唯一有毒刺的哺乳動物──《毒特物種》
地表上最怪異的動物 圖 / Matt Chan@Flickr 如果你打算開列地球上最怪異動物的清單,那麼鴨嘴獸勢必輕易入榜。鴨嘴獸真的很怪,以至於喬治.蕭(George Shaw)在 1799 年首度對鴨嘴獸進行科學描述時,簡直不敢相信真的有這種動物。他在自己的著作《博物學家文集》(Naturalist’s...
View Article過敏反應是怎麼一回事?──《毒特物種》
免疫系統反應過頭,造成過敏反應 我們的靈長類祖先屬於毒蛇的獵物而非掠食者,毫不意外地對毒液沒有抵抗力。但是有少許證據指出,由於我們具備了適應性免疫系統,所以能獲得某種程度的抗毒能力。然而很不幸地,也因為相同的系統,讓我們對通常無害的毒液(例如蜜蜂的毒素)產生過敏反應,有時會因此死亡。 圖/pixabay 沒有人真的知道我們為什麼會有過敏反應,科學家對於這個免疫之謎已經爭論了數百年。...
View Article為什麼箱水母能號稱是「地表最毒動物」?──《毒特物種》
毫無標準武器配備,卻有一瞬間讓你致命的「孔蛋白」 Chironex 屬的水母。圖/Guido Gautsch [CC BY-SA 2.0] via wikipedia...
View Article白堊紀植物改朝換代,昆蟲們如何因應?問問嚼嚼花粉的琥珀甲蟲吧!
白堊紀(Cretaceous),可說是被子植物的時代。被子植物從白堊紀早期開始適應輻射,其多樣性在此時期爆炸性的成長,到了白堊紀晚期時被子植物已成了陸地植群的主宰,許多現生的科群也已然誕生。而相較於「花花世界」的絢爛,在此之前的中生代前期則是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的世界,陸地森林充滿了蘇鐵、本內蘇鐵、銀杏和松柏等植物。...
View Article中藥「水蛭」的意外旅程(上):偽品的震撼現身,網路問卷調查發現了什麼?
這個旅程是這樣開始的。 2017 年 10 月,為了撰寫「蛭類的醫療用途」這個主題,我去中藥店尋找「水蛭」這一味藥。《中國藥典》和《台灣中藥典》裡面都清楚點出中藥「水蛭」乃是由三種蛭類──水蛭(Hirudo nipponia,即日本醫蛭)、螞蟥(Whitmania pigra,即寬體金線蛭)、以及柳葉螞蟥(Whitmania...
View Article中藥「水蛭」的意外旅程(下):偽品的身份解謎——不是水蛭,那是什麼?
上一篇:中藥「水蛭」的意外旅程(中):市上假貨知多少?到中藥店舖暗訪偽品水蛭 旅程至此,從發現偽品的震撼當下,一直到網路和店舖的明查暗訪,一直縈繞腦海的念頭除了「居然會出現偽品」、「偽品居然這麼常見卻沒幾個人懷疑過」之外,當然還有「到底這個偽品是什麼鬼東西」?我相信,各位讀者也跟我一樣好奇。...
View Article模式生物生活環境豐富化,是大勢所趨、還是研究者的新挑戰呢?
文/李依庭 │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生物醫學組碩士。在領略過實驗百態後,嘗試承擔起文字的重量,但目光總不自覺被生醫產業吸引,現任《科學月刊》編輯。 在穿過滅菌設備、緊急沖淋器與無塵系統等相關設備後,從穿廊望去,一字排開的是 3 間並排房間。...
View Article世界末日不遠了?現代華佗和作物工程師參上!
作者/海莉‧班奈特(Hayley Bennett)、鄧肯‧基爾(Duncan Geer) 譯者/賴毓貞,高雄醫學大學生物系畢;林云也,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食品安全與科技碩士、台灣大學農藝系學士。 讓我們來認識這幾位為努力不懈的科學家,他們的研究將改變世界! 現代華陀:由草藥療法找尋超級細菌的解方...
View Article保育名錄大風吹,吹什麼?帶你深入了解臺灣原生鳥類保育等級調整之緣由
編按:2018 年 6 月農委會林務局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討論了新一波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的調整,其中鳥類部分修改調整牽涉了共 21 種鳥類。 參與評估分類專家會議(鳥類類群)的丁宗蘇老師、方偉宏老師應邀撰文,針對本次的保育等級調整作出說明。除釋疑名錄調整考量之主要內容,亦提要說明近年台灣鳥類值得注意之保育、研究情況。 丁宗蘇│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林務局第 11...
View Article噪音能讓大腦的效能更好?──《偶然的科學》
惱人的噪音大有用處 製造震動 我們傾向把隨機的噪聲訊號當成不好的東西,但在許多系統中,無論是生物和技術,噪音其實都是個機會。勞拉.斯皮尼 (Laura Spinney) 認為,如果沒有噪音,你的大腦效能可能不及現在的一半。 噪音通常是一種討人厭的東西,任何曾在飛機航線下方生活過的人,或曾經嘗試聽遙遠調幅廣播電台的人,都知道這一點。但是對工程師而言,噪音的隨機波動可謂天賜。...
View Article別隨便叫醒做夢的人,但叫醒海狗沒關係?快速動眼期與哺乳動物睡眠之謎──《科學月刊》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科學月刊》總編輯。 睡眠為我們最熟悉的生理現象之一。圖/pxhere 「人的一生不外是吃飯睡覺」,從這個觀點來看,睡覺,應該是我們最熟悉的生理現象之一。粗略的估算,一般人在一生當中,約有30%的時間處於這樣的生理狀態之中。睡眠品質與我們的生活品質息息相關,長期的睡眠不良會降低我們對事物的專注程度,使得食慾增加,並且讓我們的脾氣變得更為暴躁與易怒。...
View Article高中生就成為第一作者!?難道發現新物種很容易嗎?——以華萊士命名的新種象鼻蟲
不曉得大家的高中生活怎麼過的呢?以筆者來說,我的高中生活不外乎就是上課、讀書、考試、被念的四階段循環,然後不知不覺地就上了大學,高中生有可能參與一個科學研究並正式發表嗎? 高中生有可能參與一個科學研究並正式發表嗎?《男子高校生的日常》劇照。 圖/IMDb...
View Article如何習得《駭客任務》裡的絕招「子彈時間」?──《科幻電影的預言與真實》
編按:七月選書《科幻電影的預言與真實》,由身兼作家與電視主持人的邁可‧布魯克斯與量子物理學博士兼記者瑞可‧艾德華斯兩位作者討論科幻電影裡的情節能否成真,揭密各種電影背後的科學秘辛,並且加入各種打諢插科的對話內容,對人類的命運展開各種科學想像、思辯與對話。 電影《駭客任務》中的經典「子彈時間」場景。圖/imdb...
View Article茫茫宇宙為何遇不見《異形》:找不到外星人是合理的嗎?──《科幻電影的預言與真實》
編按:七月選書《科幻電影的預言與真實》,由身兼作家與電視主持人的邁可‧布魯克斯與量子物理學博士兼記者瑞可‧艾德華斯兩位作者討論科幻電影裡的情節能否成真,揭密各種電影背後的科學秘辛,並且加入各種打諢插科的對話內容,對人類的命運展開各種科學想像、思辯與對話。 邁可:我有生之年看不到外星人,真是太崩潰了。 瑞克:嗯,也許這是件好事。我不知道人類接觸外星生命時是否能應對得宜。...
View Article標靶藥物是如何誕生的呢?讓癌症治療露出曙光的那些科學家們──唐獎生技醫藥獎
作者/李紀潔、羅鴻、泛科學編輯部 從古埃及的紙莎草文獻到祕魯印加帝國的古木乃伊體內,都可見到人類飽受癌症侵擾的證據。而在醫療昌明的現代,癌症仍然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首位。人類與癌症纏鬥了數千年,難道沒有有效的治療方式,終結這長年來的惡夢嗎? 在明星標靶藥物伊馬替尼(imatinib)於 2001...
View Article人工智慧能力步步進逼人類?談「人工智慧」與「人類智慧」──《LIFE 3.0》
在人工智慧崛起的現在,你希望看見甚麼樣的未來?當人工智慧超越人類時,人類該何去何從?人工智慧對犯罪、戰爭、司法、工作、社會將造成甚麼影響?又會帶給生而為人的我們甚麼感受?《LIFE 3.0》將毫不隱諱呈現這個最具爭議性話題的全方位觀點,舉凡超人工智慧所代表的意義,意識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甚至是宇宙生命發展最終的物理法則定律極限,包羅萬象的豐富內容,盡皆收錄在《LIFE 3.0》中。...
View Article人工智慧浪潮來襲怎麼辦?給社會新鮮人的三個職涯建議!──《LIFE 3.0》
在人工智慧崛起的現在,你希望看見甚麼樣的未來?當人工智慧超越人類時,人類該何去何從?人工智慧對犯罪、戰爭、司法、工作、社會將造成甚麼影響?又會帶給生而為人的我們甚麼感受?《LIFE 3.0》將毫不隱諱呈現這個最具爭議性話題的全方位觀點,舉凡超人工智慧所代表的意義,意識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甚至是宇宙生命發展最終的物理法則定律極限,包羅萬象的豐富內容,盡皆收錄在《LIFE 3.0》中。...
View Article用吹泡泡搭設三維細胞鷹架,讓細胞脫離培養皿的「平面國」
採訪編輯|歐柏昇 美術編輯|張語辰 物理學家做細胞研究? 中研院物理所的林耿慧副研究員,帶領團隊發明製作「細胞鷹架」,可在三維環境中培養細胞,比二維平面的培養皿更接近生理環境。不僅能藉此了解細胞的物理,也可應用在組織工程、精準醫療等方面。 物理學家研究細胞?你也許心想,這篇文章是不是「錯頻」了?其實沒有,林耿慧就是研究細胞的物理學家。 林耿慧在美國念書的時候,有一個潮流鼓勵物理科學家...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