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生命奧祕 – PanSci 泛科學
Browsing all 99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宇宙如此宏大,該如何發展文明?那些科幻作品中的啟示──泛生態科幻系列(3)

本文為系列文章,在此之前你可能會想先看看人類該如何學習自然而變得文明?—那些含有「泛生態」意涵的科幻作品發想與凝望如果地球是個硬碟,生命如何創造資訊彼此溝通?《阿凡達》展現的生態文明 星際航行與太空活動,由生態提供最可行的科技靈感? 我們常常忽略一個科學事實:絕大多數的星系是我們永遠無法造訪的。這些星系溜走的速度快到我們永遠無望接近。...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由大衛芬奇到宮崎駿:文明本就與生命世界環環相扣──泛生態科幻系列(4)

本文為系列文章,在此之前你可能會想先看看人類該如何學習自然而變得文明?—那些含有「泛生態」意涵的科幻作品發想與凝望如果地球是個硬碟,生命如何創造資訊彼此溝通?《阿凡達》展現的生態文明宇宙如此宏大,我們該如何發展文明? 《沙丘魔堡》:文明本就是生命與環境的相即流變...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沒有化石,也能用表觀遺傳學重建丹尼索瓦人的長相?

只知 DNA 卻不知型態的丹尼索瓦人 古代DNA 研究發展至今,最大的驚奇或許是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過往的古人類學,主要靠化石與人造物認識古代人類,例如知名的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s),就有成百上千的遺址以及大批化石,讓專家得以掌握他們的型態特徵與生活方式。等到尼安德塔人的基因組被定序成功,我們對尼安德塔人的認識,更是進一步拓展到遺傳的層次。...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除了跳水還絕育?殭屍寄生蟲「鐵線蟲」如何影響受感染螳螂的性徵發育

文/邱名鍾│台大昆蟲系博士|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研究助理 在自然界中,掠食者在奪取獵物的資源前必須徹底解除目標的武裝。一部分的生物採用了最直接的方法,成為捕食者將獵物殺死;但也有另一部分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策略,牠們成為寄生蟲而依附在其他生物身上。在取食的過程中,獵物仍然活著。這個特性讓許多寄生蟲展出獨特的生活方式,並因此活躍在人類的想像之中。鐵線蟲便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這座農場種屍體:研究生命從豐滿腐化到骨感的每個細節──《BBC 知識》

作者/羅伯 ‧ 班尼諾(Rob Banino)│ 英國布里斯托爾的作家及編輯,擅長科學、科技和自行車。 譯者/張瓊懿 │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醫學博士,長期從事科普書籍及雜誌的翻譯工作。 屍體的腐化過程就像語言,可以提供許多訊息,前提是我們必須讀懂它。然而腐化過程與所在環境息息相關,正因為這樣,英國研究人員計劃打造在地屍體農場⋯⋯ 德州州立大學的學生正在屍體農場挖掘屍體。 圖/《BBC 知識》提供...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孟德爾如何種豌豆種出了遺傳學?──《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

編按:泛科學八月選書《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從家庭病史出發,作者穆克吉細數百年間數以百計的科學家如何前仆後繼,破譯遺傳基因這項生命之謎;從近兩百年前在修道院裡發覺遺傳學邏輯,一路到接近基因治療的今日;既介紹遺傳基因的核心概念,亦一窺漫漫科學長河如何前進與掙扎。 我們只想要揭開物體的本質及力量,對抽象的空談沒有興趣。 ──布爾諾自然科學協會(Natural Science...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這個會議結束之前,所有人都不准做實驗!管控生物危害的「厄西勒瑪會議」──《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

編按:泛科學八月選書《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從家庭病史出發,作者穆克吉細數百年間數以百計的科學家如何前仆後繼,破譯遺傳基因這項生命之謎;從近兩百年前在修道院裡發覺遺傳學邏輯,一路到接近基因治療的今日;既介紹遺傳基因的核心概念,亦一窺漫漫科學長河如何前進與掙扎。 人生起伏就像潮起潮落, 趁著高潮勇往直前,就可以功成名就; 若不能把握時機,人生旅程就會駛向淺灘,陷入悲慘絕境。...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生物代代相傳的基因到底是什麼?遺傳黑盒子如何被破解?──《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

編按:泛科學八月選書《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從家庭病史出發,作者穆克吉細數百年間數以百計的科學家如何前仆後繼,破譯遺傳基因這項生命之謎;從近兩百年前在修道院裡發覺遺傳學邏輯,一路到接近基因治療的今日;既介紹遺傳基因的核心概念,亦一窺漫漫科學長河如何前進與掙扎。 若你偏愛遺世獨立的「學術生活」,絕不要選生物學。這個領域是給想要更接近生命的男女。 ──赫曼.穆勒...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人類壽命無極限?「死亡率高原」的研究之爭

「有沒有那麼一個明天,重頭活一遍,讓我再次感受,曾經揮霍的昨天。」五月天的歌曲《如煙》用詩意的歌詞,道出人們心中對時間與生命的渴望。科學家花了幾個世紀探索生命的秘密,究竟,人類的壽命是否存在上限? 人類壽命的極限一直是科學家很想知道的問題。圖/pixibay 什麼是「死亡率高原」?從果蠅身上得到的啟示...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才不是大白鯊的等比放大!《巨齒鯊》真實樣貌解析

自從《大白鯊》(Jaws)轟動影壇以來,以鯊魚作為主角的動物災難驚悚電影蔚為風潮。 說到《大白鯊》很多人都應該自帶這個BGM吧。Credit:wikipedia 除了《大白鯊》系列的續集,到90年代後的《水深火熱》(Deep Blue Sea)和近年的《絕鯊島》(The...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藏在陶器紋路裡的「海洋奇緣」:拼湊大洋洲史前 Lapita 文化故事

採訪編輯|王怡蓁 美術編輯|張語辰 從陶器紋飾找故事脈絡 談到大洋洲考古,你可能會聯想到迪士尼電影《海洋奇緣》,的確,《海洋奇緣》就是以大洋洲島民與神話為故事腳本,內容也有與大洋洲考古史高度相符的部份。研究大洋洲考古的邱斯嘉,是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副研究員,曾參與大洋洲數個遺址的考古。她透過分析 Lapita...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小小的 miRNA 如何調控基因表現?

採訪編輯|林任遠 美術編輯|張語辰 miRNA 研究為何重要——影響癌症的小小螺絲釘 miRNA 可調控許多生物的基因表現,並影響人類癌症的發生機制,是現代醫療的關鍵分子。詹世鵬副教授以 miRNA 為主要研究領域,現職於臺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科暨研究所,曾在中研院鄭淑珍院士門下求學,並將研究成果發表於《Science》,迄今持續拓展 miRNA...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GENE思書軒】我們如何閱讀《基因》這部關於生命的有字天書?

當我選擇用「Gene」來當筆名時,大一剛入學,要為 BBS 站取個帳號。我只是覺得一個英文名字剛好和生命科學的專有名詞一模一樣,就覺得十分有趣,當時完全沒有想到會和「Gene」的科學意涵結下不解之緣。...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為什麼會打哈欠?——哈欠的千年之謎(上)

約瑟夫·迪克勒 (Joseph, Baron Ducreux) 創作於1783年的自畫像,畫中的他正在打哈欠、伸懶腰。圖/wikipedia...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灑下百道層光,一窺微觀世界的生命律動:「晶格層光顯微鏡」如何為細胞拍攝寫真集

採訪編輯|廖英凱 美術編輯|張語辰 為活細胞拍微影像 中研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的陳壁彰助研究員,與團隊利用「空間光調變器」開發了「晶格層光顯微鏡」,具有高解析度、長時間觀測、低光毒性的特性,改革了活體螢光顯微術,使研究者能親眼目睹例如細胞分裂等活體生命現象。 陳壁彰團隊成員,與晶格層光顯微鏡。攝影/廖英凱 那些年,科學家如何「小」看世界 十七世紀起,Robert Hooke 與 Antoni van...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小王子能馴服狐狸嗎?一場歷經近60年的銀狐馴化實驗

圖/《小王子》電影劇照 via IMDb 「你是誰?」小王子問,「你很漂亮。」 「我是一隻狐狸,」狐狸說。 「你來跟我玩嘛,」小王子提議。「我好難過⋯⋯」 「我不能跟你玩,」狐狸說。「我沒有被馴服。」 「啊!對不起,」小王子說。但想了一會兒之後,他又加上一句:「『馴服』是什麼意思?」 ──《國家地理經典童話:小王子》 馴化 v.s. 野生...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2018 搞笑諾貝爾獎結果來啦~這次的研究真是大快人心啊!

在亂七八糟的紙飛機中,2018 年「28 次」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在今天(9/14)清晨六點正式開始啦!快跟著我們一起看看今年有什麼有趣的研究吧! 搞笑諾貝爾獎雖然名為「搞笑」,卻有許多諾貝爾大咖們出席,包含了:Eric Maskin(2007諾貝爾經濟學獎)、Wolfgang Ketterle(2001 諾貝爾物理學獎)、Michael Rosbash(2017...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側斑蜥天生綁定的「剪刀、石頭、布」繁殖策略:比例決勝負,時機造英雄!

文/林展蔚(Jhan-Wei Lin) │ 台灣師範大學生科系低調博士,研究興趣為動物的生活史演化、行為生態與族群生態,專長於生態學、演化生物學、脊椎動物學、野生動物保育、生物統計等。目前正不務正業的在泛科學和國家地理寫寫科普文,讓生態與演化之美更廣為人知。 圖/OpenClipart-Vectors @Pixabay...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如果小美人魚失去的是聽力,幸福也沒有比較容易:談輕微聽力損失「微聽損」

作者/楊又臻│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研究助理 換一下沒什麼啦……才怪。圖/imdb 在小美人魚和巫婆交換之前,讓我們先來前情提要一下: 人魚公主原本是海神最寵愛的小女兒,15 歲生日那天在暴風雨的海面上,救了英俊的王子。她為了跟王子再見上一面,不惜用聲音跟巫婆交換雙腿……...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首度發現!媽媽是尼安德塔人、爸爸是丹尼索瓦人的混血中二少女

由於丹尼索瓦人長相不明,因此這邊請來 17300 年前的冰河時期,住在歐洲 Lascaux cave 的智人正妹,親情客串充當看板娘。圖/取自 Smithsonian 古代DNA 寶地,丹尼索瓦洞穴 與我們智人在演化上最接近的親戚,是已經消失數萬年的尼安德塔人,以及丹尼索瓦人。比對三者的 DNA 得知,三種人類近親間曾有過多次遺傳交流,即使尼安德塔人與丹尼索瓦人已經滅絕數萬年,智人基因組中仍有好幾...

View Article
Browsing all 99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