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們要怎麼辨認出彼此、知道「你的名字」?--《你不知道我們有多聰明》
烏鴉經常被認為是特別聰明的鳥類之一。圖/Darryl W@Flickr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若啞的叫喚 康拉德.勞倫茲是鴉科鳥類的大粉絲,在位於維也納附近阿爾滕貝格(Altenberg)的住所,總是馴養著一群寒鴉、烏鴉與渡鴉。不僅是馴養,勞倫茲認為牠們具有高度心靈發展。當我還是學生時,也以同樣的方式與馴養的寒鴉一起散步,寒鴉就飛在我頭上,勞倫茲也常陪伴老渡鴉摯友若啞(Roah)一起飛行。...
View Article我們真的知道動物有多聰明嗎?《你不知道我們有多聰明》導讀
導讀/黃貞祥 (Gene Ng)|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科幻電影中出現的外星人「七足類」,身為語言學家的主角正嘗試理解他們的語言與智慧程度。是不是很像科學家在測試動物的智商呢?圖/異星入境(Arrival)劇照,IMDb 根據一九九八年姜峯楠(Ted Chiang)的短篇小說〈你一生的故事〉(Story of Your...
View Article這棵聖誕樹哪裡怪怪的?來找找聖誕樹上的動物朋友吧!
y編按:「咦?這棵聖誕樹好像哪裡怪怪的?」 受夠了每年聖誕節時,在卡片上、街道旁的聖誕樹都都千篇一律的聖誕樹嗎?這些小動物們也是!於是牠們悄悄地變成了聖誕節的裝飾,你認得出牠們來嗎? 泛科學祝大家聖誕佳節快樂喔:) 備註:因為構圖關係,動物們的比例有進行縮放調整,並非等比例。 若要使用原圖做卡片的話,這裡走:《這棵聖誕樹哪裡怪怪的?》...
View Article做完古典制約實驗後,小艾伯特去哪兒?(上)
略讀過普通心理學的人都知道,行為學派中有三隻神獸三個知名實驗:帕夫洛夫的狗、華生的小艾伯特與史金納的鴿子。其中,小艾伯特(Little Albert)就是華生(John Broadus Watson)實驗的個案。...
View Article做完古典制約實驗後,小艾伯特去哪兒?(下)
編按:在上篇的文章當中,心理學家從各式各樣的蛛絲馬跡當中推敲出了小艾伯特的生日、可能的實驗執行時間,但小艾伯特到底去哪兒了呢?有沒有更多的線索呢?尋找艾伯特的旅程還是繼續進行著! 建議要先看過上篇喔:做完古典制約實驗後,小艾伯特去哪兒?(上) 所以小艾伯特,你到底在哪? 追查此事之所以會遇到這麼多困難,主要是因為華生晚年將自己所留下的資料放一把火全燒了,還烙下一句名言...
View Article細胞那麼多種,為什麼選擇研究「神經細胞」?神經科學家陳儀莊專訪
研究神經細胞,探索醫學新機會 人們可以感覺到身邊的一切、隨心所欲,依靠「神經細胞」健康地運作。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的陳儀莊特聘研究員,懷抱著對生物細胞的好奇,探索神經退化疾病的醫療新可能。 對陳儀莊博士而言,神經細胞的小小世界,是人類之所以生老病死的大世界。圖/張語辰 小時候就想當科學家嗎?...
View Article曾經有50億鳥口的「旅鴿」,遺傳多樣性卻低得嚇死人?
旅鴿:曾與智人一樣多的鳥類 住在北美洲的旅鴿(passenger pigeon,學名 Ectopistes migratorius)是種非常獨特的鳥,最特殊的是牠們的數量,毫無疑問排名美洲第一,或許也是世界冠軍——全盛時期估計有30到50億。然而,不久前仍如此龐大的族群,竟然已經步向滅亡的命運,1914年以後,世界上就再也沒有旅鴿了。 被獵人們追捕的旅鴿們。source:wikimedia 古代...
View Article兒童才會有過動症?從亞當.李維的經歷,來談「成人ADHD」
作者 / 陳勁秀 臨床心理師,專長為成人ADHD的評估與生活教練;願望是看見更多人能精彩活出自己的獨特性。經營有部落格:成人ADHD知識加油站;FB專頁:ADHD,人生加把勁 亞當.李維(Adam Levine)是流行樂團魔力紅(Maroon 5)的靈魂人物,身兼主唱、吉他手、詞曲作家、演員,也是曾擠下貝帥榮登世界最性感男人的人。「Sugar——Yes please——Won’t you...
View Article在桃莉羊之後:複製猴,生日快樂!
「中中」和「華華」。source:原始論文 今天(2018/1/25)《細胞》期刊封面故事,兩隻複製猴「中中」、「華華」去年底在中國上海的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誕生啦! 這是首次使用體細胞核轉移技術(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SCNT)成功複製出的靈長類動物,這兩隻長尾獼猴(Macaca fascicularis)擁有完全一致的基因組,分別出生於 2017 年...
View Article「翻倒了怎麼辦?」四腳朝天的加拉巴哥象龜和龜殼的演化
人間淨土:加拉巴哥火山群島 1831 年 12 月 27 日,二十二歲大學剛畢業的查爾斯 ‧ 達爾文(Charles Darwen)搭上了小獵犬號,展開他永生難忘的五年旅程。1835 年 9 月 15 日,他們抵達了位於南美洲厄瓜多共和國外海的加拉巴哥火山群島(Galapagos)。加拉巴哥火山群島由於地理的特殊性、加上眾小島的封閉性而成了生態天堂,甚至被人們稱為「地球的最後一片淨土」。...
View Article想要控制夢境?讓專業的電一下,召喚「清明夢」降臨吧!
我走在一個陌生的街道上,周遭除了行人之外,還有大大小小的動物一起在行走著,彷彿這一切非常自然。突然間後面傳來轟隆巨響,所有人都開始往前奔跑,我也跟著跑。心臟急速跳著,感受到強烈的恐懼感。 跑著跑著突然意識到,這並不是現實啊,我是在做夢啊,那我幹嘛跑呢?於是停下腳步,坐在旁邊的咖啡廳喝起咖啡來,看著一群人跟動物在奔跑──── 圖/StockSnap @Pixabay 想在夢中為所欲為?不是人人都辦得到...
View Article真菌才是積木高手:它們如何組合出結構複雜的天然物?
執行編輯|林婷嫻 美術編輯|張語辰 天然物研究 科學家竟能看到你看不到的?別怕,這不是恐怖故事,而是存在於大自然的「微觀世界」。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的林曉青助研究員,拿出分子模型帶你一同想像:真菌是如何像玩樂高,組合出結構複雜的天然物。 林曉青拿著真菌培養皿、像樂高的 okaramine 分子模型。這兩者藏著真菌殺蟲的秘密。 圖/張語辰攝影 微觀世界...
View Article拉馬克的逆襲?從用進廢退說到表觀遺傳學
從被遺忘的拉馬克開始說起 悲劇人物拉馬克,沒落貴族出身,結過好幾次婚,生了很多小孩而且好幾個小孩有生理跟精神障礙,晚年兩眼全盲、極度貧窮,死後必須靠人接濟才能完成喪禮。圖/Wikipedia...
View Article箭毒蛙越鮮豔就越毒嗎?又為什麼不會毒死自己?──《科學月刊》
文/嚴宏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特聘講座教授 金色箭毒蛙(Phyllobates terribilis) 圖/kirahoffmann @Pixabay 南美洲哥倫比亞西北邊山區的喬科省(Chocó)原住民長久以來一直將「分趾蟾科(Dendrobatidae)」中的「毒葉蛙屬(Phyllobates)」蛙(土著將它稱之為 kokoi 蛙)的皮膚分泌液(也是稱之為...
View Article三倍體複製蝦全面入侵——進擊の大理石紋螯蝦(上)
縱橫淡水水域的年輕入侵種 螯蝦與蝦、螃蟹等親戚一樣,屬於十足目的旗下一員,而近來有一種螯蝦以強勢入侵種之姿在眾多種螯蝦中備受關注;那就是 1995 年首度在德國發現的大理石紋螯蝦(marbled crayfish)。這種螯蝦誕生距今(2018 年)雖然還不到 30 年,已靠著非凡的適應能力,成為歐洲與馬達加斯加等地的淡水水域,到處都能見到的入侵種。 大理石紋螯蝦(marbled...
View Article缺乏遺傳多樣性的孤雌生殖,註定死路一條?——進擊の大理石紋螯蝦(下)
究竟誰是大理石紋螯蝦?她們又有什麼驚人之處?請先看上集:三倍體複製蝦全面入侵——進擊の大理石紋螯蝦(上) 多出一套 DNA 的大理石紋螯蝦 大理石紋螯蝦(marbled crayfish)源自龍紋螯蝦(slough crayfish),誕生短短時間,已經席捲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表現出卓越的適應力。她們和龍紋螯蝦相比,性成熟時間沒有差別,卻成長更快、體型更大,繁殖能力也更強。 大理石紋螯蝦。圖/取自...
View Article《水底情深》裡的人魚型生物,有可能存在嗎?
文/陳亭瑋、雷雅淇 今年(2018)獲得奧斯卡數項大獎的電影《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主要劇情描述了一個喑啞清潔工伊萊莎·埃斯波西托(莎莉·霍金斯主演)與人-魚形生物(道格·瓊斯主演,加上很多的化妝)在冷戰時代(1962年)戒備森嚴的巴爾的摩政府實驗室相戀的愛情故事──對,根據所有的劇情線索,這就是「人魚人戀」沒得商量。(萌萌沒有要來抗議嗎)...
View Article果蠅基因兩性互相傷害?一個基因不夠,那就複製一個!
現代形象的可愛版阿波羅與阿特米絲……來互相傷害啊!圖/取自 deviantart 同一個基因,在兩性間衝突 染色體承載著生命的遺傳訊息,又分為體染色體與性染色體。兩性生殖的生物中,性染色體是兩性有別,體染色體則沒有差異。以人類為例,性染色體有 X、Y 兩種;體染色體由 1 號到 22 號,女生和男生每一號各自配備兩條,兩條間沒有差別。...
View Article從害蟲到模式生物,果蠅如何華麗轉身成為實驗室的寵兒?──《昆蟲誌》
從侵門踏戶住你家,到進入實驗室 圖/John Tann@flickr 果蠅很能適應實驗室裡的生活。也許適應得太好了。果蠅的繁殖速度很快(母果蠅能在十天內完成其繁殖週期,繁衍出四百隻甚或一千隻後代)。牠們的遺傳結構相當簡單(只有四到七個染色體)。而且,跟所有的有機體一樣,牠們也會基因突變。 1910 年,哥倫比亞大學的基因學家湯瑪斯.杭特.摩根(Thomas Hunt...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