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的螞蟻天天裝忙?廢柴「懶惰蟻」為何存在?
螞蟻是最勤勞的昆蟲?誤會大啦! 每當我們翻開寓言故事,螞蟻永遠都是「勤勞」的最佳代表,不過,這個認知其實跟現實有段不小的差距呢! 不是所有螞蟻都很勤勞,我們都被騙了!圖/Youtube截圖 來自亞歷桑納大學的昆蟲學者 Daniel Charbonneau 在 2015 年的時候發現:即便螞蟻的社會看起來勤奮又繁忙,這些萬頭攢動的黑點中大約有 40%...
View Article鳥:「這毛蟲是假的!」科學家:「但我們發在《Science》上的研究是真的。」
文/蛄螻|生態菜鳥 恐蟲者注意:本文中所有的毛毛蟲都是假的,是假的、假的,覺得是真的一定是眼睛業障重(誤)。 一條放在野外的假毛蟲。攝影:Chung Yun Tak 捏紙黏土發《Science》?聽起來有點天方夜譚的感覺,可是今年5月一篇發表在《科學》雜誌(Science)上的文章的主要研究材料,就是紙黏土捏的[1],而且Science官方網站還在首頁報導[2]...
View Article翼龍有可能壓倒群雄,成為島嶼上的霸主嗎?翱翔在外凡尼西亞的空中魔君「哈特茲哥翼龍」
吸血鬼的故鄉外凡尼西亞(Transylvania)一直以來都是羅馬尼亞的文化重鎮,位於此處的哈澤格(Hațeg)不僅是充斥著中世紀古老建築與教堂的文化古城,也是孕育了當代化石生物學的搖籃。 此地的旦蘇修拉組(Densuș Ciula Formation)地層出土了不少恐龍化石,白堊紀末期的東歐地形相當破碎,當時的哈澤格是眾多島嶼當中較大的一座。出身奧匈帝國的古生物學家諾普查男爵(Franz...
View Article推理要在實驗室:為什麼有些細菌會致病、有些不會呢?
細菌的身世之謎 為什麼有些細菌會致病、有些不會?為什麼有些細菌需要依賴宿主存活、有些不用?要回答這些問題,需要比較不同的細菌,找出其中基因的異同處,就如同推理劇般一步步推敲細菌們的演化史。 「世界上有很多細菌,我們的工作是研究這些細菌如何變得不一樣!」中研院植物暨微生物所的郭志鴻副研究員說,圖/by 張語辰。 為什麼研究細菌?...
View Article蘇東坡也吃檳榔?在文字裡抽絲剝繭的醫療史研究
為什麼要研究「醫療史」 「微觀」的醫療,關注個體的健康與疾病。醫療史的研究,則是從「宏觀」角度切入,把醫療行為放在更大的社會結構、文化脈絡、歷史縱深下,進行動態的觀察。我們可以從醫療認識一個時代,也能從他們的生老病死,靠近千百年前的古人。 隱含在醫療行為和論述背後的權力關係、知識流動,都是醫療史關注的焦點。圖/iStock。...
View Article植物的竊聽風暴:無聲的植物如何彼此溝通?
文/廖季薇 主修樹木綠化,技能到處點的園藝人,包含繪畫、攝影、烹飪、各種手工藝及DIY等。樂於嘗試新事物,對植物有難以言喻的深厚情感。 「快!我要告訴你一件不得了的消息……」雙方低頭私語, 「竟然有這種事?那我得趕快做好準備!」神情驚恐不已。 此時角落傳來暗暗的竊笑聲,得意的說:「嘻嘻嘻!這可是大情報啊!」 植物們在說些什麼悄悄話?圖/photoAC...
View Article滅亡萬年的尼安德塔人,他們的DNA仍影響著現代人?
本篇建議搭配《我們都有尼安德塔人的血統,但你知道你有多尼安德塔嗎?》一同閱讀,風味更尼安德塔喔! 更認識尼安德塔人,也能更加認識現代人。修改自:Ryan Somma@Flickr 尼安德塔人仍在影響現代人 如今非洲以外的人類,每個人的基因組都有約 2% 左右源於尼安德塔人。近來多項研究指出,這些來自遠古混血的 DNA,仍在對現代人產生各種影響。[1][2][3]...
View Article我們都有尼安德塔人的血統,但你知道你有多尼安德塔嗎?
本篇建議搭配《滅亡萬年的尼安德塔人,他們的DNA對現代人有哪些影響?》一同閱讀,風味更尼安德塔喔! 文迪亞與丹尼索瓦洞穴的位置。圖/改編自 The Geopolitical Realities of Eurasia 高品質古人類基因組,第三個! 由帕波率領的團隊,在 2010 年發表了尼安德塔人的基因組,震驚世界 [1]。已經消逝幾萬年之久的尼安德塔人...
View Article使用縮小燈一定有風險,申購「縮小人生」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上回我們討論了虐待寶可夢的寶貝球,這次就暫且先不用打電話報案,我們來討論一下把動物縮小的物理學吧。 source:哆啦A夢2014年電影產品宣傳照 除了寶貝球這種殘忍的道具之外,哆啦 A 夢就顯得溫柔許多,他有兩個比較溫和的道具能夠把物件縮小,分別是縮小燈和縮小隧道。任何物件只要穿過縮小隧道都會變小,而被縮小燈照到的任何東西除了會被變小也能被變大,是比縮小隧道方便得多的法寶。...
View Article「詭異」的量子世界——福爾蕭與考克斯的宇宙導覽(二)
作者 傑夫‧福爾蕭(Jeff Forshaw)|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粒子物理學教授 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粒子物理學教授兼英國皇家學會的公眾參與科學教授。 譯者 戴凡惟|英國德倫大學理論物理學博士,現為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關於宇宙導覽系列...
View Article老是想著前任的焦慮依附者,如何面對分手後的傷痛?——《依附理論系列》
「欸欸,怎麼辦,我到底要怎麼樣才能變得不是焦慮依附者啊?」自從開始寫依附理論的文章之後,偶爾就會接到朋友這樣的問題。 事實上,在我開始寫依附的時候,也曾經想過這樣的問題。畢竟身為一個焦慮依附者並不好受,在關係裡面充滿了不安全感,分手之後又會一直惦記著對方,如果把這些事情跟朋友說,又常常會得到「你根本是自作自受,看開一點」之類的答案,讓人聽了非常生氣。 source:Always Shooting...
View Article這是什麼觸手play?「發香器」黑條灰燈蛾獨特又迷人的器官
媒體總尋覓著吸睛的事物來爭取觀眾的目光,此時無奇不有的生物往往是絕佳素材,好比鯙科魚類如異形般的咽顎(pharyngeal jaw)、海龜喉嚨中令水母插翅難逃的肉刺、槍蝦那相當太陽表面的高溫拳擊等等,而同樣作為每隔一陣子就再度占盡風采的黑條灰燈蛾(Creatonotos gangis)絕對讓人印象深刻。 黑條灰燈蛾(Creatonotos gangis),圖/by David Smiley....
View Article離人心上秋意濃,清晨地上蚯蚓多:為何秋天經常有大量蚯蚓出沒?
時序進入秋天,氣溫漸漸下降。在台灣的中南部和東部,夜裡微涼的秋意總為清晨帶來滿地的露珠——還有滿地的蚯蚓。 然後就會出現像今天(20171103)這樣的新聞。 蚯蚓亂走,是因為地動山搖?...
View Article要隔離多久,才能形成新人類物種?--《未來人類》
作者:史考特.索羅門 演化生物學家和科學作家。 萊斯大學生物科學系的教授,開授生態學、演化生物學和科技傳播。 如果形成新物種最簡單的方法是隔離族群,那麼,何種程度的隔離能形成新人類物種的出現呢?再次回顧人類歷史,我們知道有許多族群歷經隔離數百年甚至數千年,卻沒有形成新物種。美國原住民被認為從東北亞遷移到新大陸已經超過十五萬年,似乎是與外界隔離時間最長的族群。...
View Article難怪要害羞?會氣噗噗放屁的含羞草
就是很想去碰碰含羞草。source:giphy 可別說你沒有在路邊看過它,是不是也曾心癢難耐的用手撥弄兩下,看著他緩緩收攏的模樣呢?你我都有經驗,含羞草(Mimosa pudica)的枝葉對機械碰觸非常敏感,甚至連當初林奈為他命名時,pudica 就是拉丁文中的害羞、瑟縮的意思。 但含羞草有趣的地方還多著呢,比如說他會氣噗噗地放屁。 含羞草(Mimosa pudica)。圖/by H. Zell....
View Article高山上的住民如何適應空氣稀薄的環境?--《未來人類》
作者:史考特.索羅門 演化生物學家和科學作家。 萊斯大學生物科學系的教授,開授生態學、演化生物學和科技傳播。 高山上的住民如何適應空氣稀薄的環境? 貝克並不是首位針對高海拔地區居民進行生理調查的研究者。二十世紀較早的時候,包括卡洛斯.蒙格(Carlos Monge)和亞伯特.赫塔多(Alberto...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