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接續上一篇:除了物種起源,達爾文還有哪些著作?——《不情願的達爾文》上
物種起源的多次刪補
讓達爾文煩到不行的《物種起源》,其背後經歷了複雜的編輯過程。假設有個人想讀或重讀《物種起源》,那個人馬上會碰到一個問題:我該念哪一本呢?在達爾文生前,英國有六個版本,首版之後的五個版本全都有作者參與修訂,而且許多地方都大幅度修改,像是添補與刪減句子,重寫某個段落讓意思更加清楚,改寫原先的想法,考慮後又修改一次,補充限制條件,重新梳理前一版中含糊不清的部分,並添加一整篇的論證來回答評論家們一針見血的批評。
另一位文獻學者佩卡姆(Morse Peckham)把各個版本匯集成《物種起源》的「集注本」,於一九五九年這本書的百年紀念日出版。從佩卡姆的集注本可以看到,在首版大賣之後、摩雷催促下完成的第二版當中,句子刪除了九個,添加了三十個,並作了四百八十三個修補。在一八六一年的第三版中,達爾文附上「物種起源概念的近代進展沿革」(An Historical Sketch of the Recent Progress of Opinion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列出之前有哪些前輩提出相似的概念,來回應對於他竊取前人智慧的指控。達爾文把這段文字當作序言,裡頭提到拉馬克、聖蒂萊爾、愛丁堡時期的良師益友葛蘭特、始終不知姓名的《遺痕》作者、解剖學家歐文、寫造船木料的冷門作家派崔克.馬修(Patrick Matthew,他堅持自己在一八三一年提過同樣的自然汰擇概念,對這本書造成的轟動出於嫉妒而怒火交熾),以及他的祖父伊拉斯莫等人的早期觀點。
在一八六六年的第四版中,達爾文追加了兩頁的歷史沿革,並補充了百分之十的內容,包括加寫了胚胎學與發育生物學的段落。到了第五版,達爾文首度引用史賓塞(Herbert Spencer)的名句「最適者存活(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作為自然汰擇約略的同義詞。後來的版本裡頭出現更多支持理論的事實與證據,有些是採用其他科學家的論點。《物種起源》就像是拋出的磚頭,引回寶玉來,其他科學家從中得到靈感,發展出各自的論述,於是各家各派的演化理論彼此回饋。《物種起源》回應所激起的爭議,內容也不斷演化與適應。達爾文在第六版中加寫了一章「各方異議」(Miscellaneous Objections),針對詞鋒最犀利的評論一一作答,達爾文也從這個版本開始將「論」字從標題摘掉,所以《論自然汰擇形成的物種起源》從此之後精簡為琅琅上口的《物種起源》。
最終版本就是最棒的嗎
由摩雷出版於一八七二年的第六版也是達爾文親自參與的最後一個版本,基於這個理由,第六版常被當成最具權威性的版本,也就是說,假如人們想知道達爾文最終的想法是什麼,就應該讀這個版本。我以門外漢的觀點認為,這種說法是在誤導人。最後的版本未必最好、最有趣或者最重要,甚至不見得是最具「達爾文調調」(那個麻煩的字眼)的作品。在一八五九年到一八七二年間作的所有修改,並非都讓作品更加完善,所有「更加完善」的論點也不一定都跟首版時一樣震撼人心。
《物種起源》罕見地引發了十三年全球性騷動後,大眾透過二手報導、雜文感想以及書本本身來理解這本書的主要觀點。不管達爾文在最後的版本作了什麼細緻的修訂,那些觀點席捲了英國、歐洲大陸與美國科學界,也(不是那麼明顯地)席捲了大眾意識。到了一八七二年,學界更重視討論的是「自然汰擇形成的演化」,而非《物種起源》。反之在一八五九年十一月,這本書(帶著所有對華萊士應當的尊敬)則是演化概念的具體呈現。他或許會為了去蕪存菁、反駁與調整重點而更動內容,但並不表示後來的版本比當年用全新角度看待地球生命、進而撼動世界的第一版更完美。
因此筆者建議別理會那些後來的想法,別理會重刷的第六版平裝書,別相信任何一個版本。在你購買或閱讀之前,檢查一下前面「注意事項」(Note on the Text)底下的小印刷體字,或扉頁對面不引人注意的日期。不管你是將《物種起源》當作科學書或文史書,幫幫你自己和達爾文一個忙:找一本第一版的重刷本(最好是直接複印的重刷本,有原本的印刷字體和頁碼),那本書才刊載了所有最大膽創新的想法與尚未修飾的缺點,才是造成四百年內人類思想最大劇變的奇書。
本文摘自《不情願的達爾文》,2019 年 3 月,時報出版。
The post 物種起源的刪刪減減,最終版本就是最完美的嗎?——《不情願的達爾文》下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