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林祉均|就讀清大物理系的斜槓理工男,喜歡學習與嘗試新事物。目前對科學和翻譯有點上癮,看到 Netflix 上奇怪的字幕翻譯會皺眉頭。
兩年前,台鹽的低鈉鹽曾爆發輻射鹽風波。最近,類似爭議又再度浮上檯面,商品面臨標示不清、隱瞞消費者等等指控。在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到低鈉鹽的輻射量「毫西佛」高得驚人。可是另一方面,食藥署卻也做出澄清,每克低鈉鹽只有 8.86 「貝克」的輻射量,符合現行規範。
又是毫西佛、又是貝克,我們究竟該聽誰的?儘管核衰變與輻射的觀念在國中就介紹過,但現實中的量測與標準可沒那麼簡單,今天,就來聊聊這些單位的意思以及相關的健康標準吧!
貝克 vs. 西弗,輻射單位的定義如何區分?
輻射源自於物質中原子的隨機衰變。
我們沒辦法預測某顆原子何時會衰變,但我們可以描述某種物質有多常發生衰變。貝克 (Becquerel) 指的是輻射源在一秒鐘內發生幾次原子衰變,也就是在講這個輻射源的活性有多強。比方說,居里夫人發現的鐳-226 是高度放射性物質,每公克就有 37,000,000,000 貝克,也就是每秒鐘發生 370 億次放射衰變。
然而,光是討論輻射源有多強並不夠。我們真正在意的,是輻射對人體的影響,若是想度量「輻射對人體的影響」,就得用到大家經常聽到的西弗 (sievert) 這個標準。
西弗在物理上的單位是「焦耳/公斤」,乍看之下的意思就是「每公斤的物質吸收了多少能量的輻射」。不過,案情並沒有那麼單純!原子核衰變百百種,會發射出各種不同的輻射。像是經常聽到的 α、β、γ 三種射線,分別有不同的物理性質,也會對周遭物體造成不同的影響。
人體暴露在輻射之下,可能會帶來癌症、基因突變等等健康風險,而風險大小不只和能量多寡有關,更取決於輻射的種類和接收輻射的部位等等因素。因此我們使用的西弗,除了描述人體吸收了多少輻射能量,還會另外乘上一個修正因子(跟浪漫因子不一樣)。
拿我們剛剛提到的 α、β、γ 射線來講, β 和 γ 射線的修正因子是 1 , α 射線的修正因子卻是 20 。簡化後我們可以這麼理解:比起同樣能量的 γ 射線, α 射線帶給人體的風險高了 20 倍。所以說,西弗算是個非常特別的物理單位,它傳達的不是物理上的能量多寡,而是生物上的風險大小!
你給我翻譯翻譯,一貝克是幾西弗?
了解貝克和西弗後,讓我們把焦點拉回到本文的主角──「低鈉鹽」上吧。在原能會所提供的列表中可以看到:台鹽低鈉鹽每公斤有 8,860 貝克的活性。這個數字看起來非常嚇人,不過,如果想要知道它對人體的影響究竟多大,讓我們先將它換成西弗!
根據 WHO 的資料,一般人平均一天攝取 9-12 克的鹽。現在讓我們假設有位成年人每天攝取 10 克鹽,而且全是低鈉鹽。根據原能會公布的《游離輻射安全標準》,把鉀-40 吃進肚子裡造成的影響是每貝克 0.0062 微西弗,乘上每克鹽有 8.86 貝克的鉀-40,可推估每克低鈉鹽大約帶來 0.055 微西弗的風險。
所以說,就算你每天都吃 10 克的低鈉鹽,一年下來累積的量也僅有 200 微西弗左右。
輻射很嚇人?我們都身在輻中不知輻
200 微西弗聽起來很多嗎?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本來就會接收到天然背景輻射,主要來源有:地表輻射、氡氣、宇宙射線及體內輻射。換句話說,無論是站在地上、呼吸空氣、搭飛機、吃東西都會接受到輻射。根據原能會的估算,台灣人平均每人一年會接受到 1620 微西弗的天然背景輻射。
另一方面,鉀離子這類少量元素在體內的濃度通常是固定的,否則很多生理功能無法正常運作。這表示你的身體會把吃下去的鉀代謝出來,不論有沒有輻射都一樣。因此上文的估算其實是遠遠高估了真正的輻射量。就輻射來說,低鈉鹽真的沒什麼好怕的。
除此之外,我們也學到西弗這個單位並沒有那麼簡單,輻射的量測與風險要考慮的因素很多。直接把儀器放在一罐鹽上面所量到的數值究竟有什麼意義,也值得大家思考。下次看到類似的輻射新聞,別忘了多注意與查證相關的細節,才不會被嚇人的數字給騙了。
參考資料:
The post 低鈉鹽輻射量超標會有害人體?先從釐清單位開始,把帳算清!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