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生命奧祕 –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990

不是肚皮不爭氣!試談男性在不孕中扮演的角色

$
0
0
  • 撰文.編譯/陳志今

「內政部主計處統計,台灣生育率已達全球最低:1.13!」[1]

「不孕症人數達到史上新高,七對就有一對不孕!」[2]

或許你會認為這些根本不是新聞,現在的人普遍晚婚 [註],而女性在 32 歲後卵子品質會迅速下降,「越是晚婚晚育,生育率就可能越低」這樣聽起來很合情合理呀。

  • 註:根據報導 [2],目前男女初婚年齡為史上最高,達到女性平均 30 歲、男性平均 32 歲。

至於男性嘛,老來得子的男人似乎隨處可見:隔壁中年男子娶的年輕老婆剛剛喜獲麟兒;六十多歲的首富郭台銘幾年前才生女兒;連惡名昭彰的義大利前總理貝魯斯柯尼都還有辦法在七十多歲時與十八歲女模鬧得滿城風雨,使自己和意大利成為全歐的笑柄。

讀到此處,可能會有人認為男性再老都能生、跟不孕症沾不上邊;然而,最近的科學研究可不這麼認為。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顯示:男性在不孕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老來得子的男人似乎隨處可見?圖/pxhere

逐年下降的精子數量,蝌蚪軍團到底怎麼了?

英國經濟學人 (Economist) 雜誌曾對男性孕勢做出了一系列的專題報導,指出在剔除實驗誤差後,現在科學家已經確認:在近代,許多已開發國家的男性都有精子數量下滑的趨勢 [3]。

正常男性的精子數量是每毫升 (c.c.) 1500 萬至 2 億,低於此數則會被歸類為少精症 (oligospermia)。在過去 40 年的各國紀錄中,男人們的精子平均數已下降超過 50%。[3]

雖然直至目前為止,並沒有證據顯示世界人口出生率有因此明顯降低,但經濟學人的報導仍然認為:男性精子減少是一個我們應該正視的問題,因為除了生育率之外,精子的數量也會被當作男性健康與否的指標。精子數量較少的男性,有較高的機率罹患其他疾病,諸如:癌症、糖尿病等等。

於此同時,精子數量逐年下滑的趨勢也讓人們開始反思:當我們在討論不孕的時候,應當要同時考量雙方的因素。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用最近的研究來破解關於精子數目的兩大迷思,同時思考男人在不孕的夫妻關係中到底扮演什麼角色吧!

迷思一:擁有陽剛氣質,精子數量也會好多好棒棒?

很多社會都極度崇尚陽剛的特質,也以男性的健壯肌肉為美,但是,對於繁衍後代來說,爸爸的肌肉有這麼重要嗎?嘿嘿,這可不一定。

一份於 2018 年刊登的研究指出:雖然肌肉男和「吸引女人」的男人不能完全劃上等號,不過讓人感覺較有力氣、陽剛味的男人,交往成功的紀錄佔了上風。然而,有得必有失,他們的精子無論數量或活動品質,都有明顯較低的趨勢。

  • 註:這篇文章著要以歐美男性為主,且研究對象數較少,所以結論不一定適用於亞洲男性。[6]

其實很早以前的研究已證明,使用類固醇來增大肌肉的猛男們,精子數量和活動力會顯著地減少。當然,使用類固醇的大肌肌男人們只是少數,但一般男性體內中若有較高的男性賀爾蒙,對精子量也是有影響的 [4]。

據傳:曾三度獲選世界健美先生、公開承認使用類固醇的「魔鬼終結者」阿諾史瓦辛格,曾在二十多年前,讓正宮和小三在同一週內懷孕生子。圖/tacofleur@pixabay

迷思二:一夜七次會讓精子不夠用?

能夠夜夜笙歌而且有用不完的「精」力,可能是許多男士嚮往的目標。但在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認為:「頻繁量產的話,品質應該不怎麼樣吧?」這個看似合理的大眾認知,在 2018 年被一個新的研究徹底打了回票。

就算不小心在忘年會處處留情也不怕傷腎(誤)。圖/imdb

一份上海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共同研究指出,在間隔時間短(1-3小時)取出多次的同一男性精液成份,與間隔時間長(3-7天)取出的精液相比,間隔時間長的精液成分含有較多的精子蛋白,但有較少的精子數量。[7]

白話一點說,當男人第一次射精時,精子蛋白的比例較高。研究者指出這是自然的現象,因為精液蛋白是從攝護腺提供。但在第二次以後的射精成分裡,攝護腺液比例下降,從而增加精子比例。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較短時間內二次射精的男性有著較高的受孕機率 [7],所以其實可以不用執著地儲備彈藥啦

想讓精子更優質,請保持身心愉快

看到這裡,不知道是不是有很多男士感到神經緊繃,擔心自己無法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呢?還請各位不要壓力太大,維持心情愉悅可是很重要的。就像是母體的好壞對嬰兒的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應當在懷孕時避免喝酒抽煙;男性的心理狀態也很重要,不只會影響他的床上表現,更可能直接影響後代的遺傳基因。

想要拯救委靡不振的生育率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圖/imdb

這個令人驚訝的研究目前只在老鼠實驗上獲得證實,並在 2013 年時發表於權威的英國自然期刊裡 [8];而這研究的意義對不孕症可能有劃時代的影響力。研究人員運用化學藥劑,讓公鼠發展出近似人類的創傷壓力症候群,而後用這些公鼠的精子孕育後代,並和正常公鼠的後代比較。

創傷壓力公鼠所生育的第一代小鼠,即使從來沒有接觸過先前所言之藥劑,卻自主性地擁有壓力症候群的症狀!更驚人的是,這個症狀竟可能一路繼續傳到第三代的老鼠身上!研究人員甚至能夠分析出確切的基因藍圖,來證明這些症狀是從第一代的「創傷壓力」精子內產生。所以當男人小弟弟六點半時,勉強做愛做的事或許真的不是一件好事。

總而言之,近代人的低生育率,除了傳統大家庭的行為改變以外,還有可能是因為不孕趨勢的增加。舉凡男生生理賀爾蒙量、性行為時間和次數、甚至是男性當下的心理狀態等等,都可能造成不孕的後果。未來在討論不孕議題時,可不能再單純歸因於卵子品質或少精症了。

Reference

  1. 少子化風暴!台灣生育率全球第3 逾半家庭僅有獨生子女, 風傳媒, 2018/04/08
  2. 7對有1不孕!夫妻有生育計劃 醫:1年內沒消息快就醫, 三立新聞網 2018/04/13
  3. Is Male Fertility in Crisis?, the Economist, 27th March 2018
  4. Effect of androgenic anabolic steroids on sperm quality and serum hormone levels in adult male bodybuilders., Life Science, 2001, Mar 2;68(15):1769-74.
  5. Arnold Schwarzenegger Majorly Regrets the Affair That Ended His Marriage, by STACEY LEASCA NOV 3, 2017, Men’s Health magazine.
  6. Perceived physical strength in men is attractive to women but may come at a cost to ejaculate quality, 21st July 2018, Animal Behaviour
  7.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perm Proteome and Reproductive Outcomes with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fter a Reduction in Male Ejaculatory Abstinence Period, Molecular Cell Proteomics, 2018 Aug 20.
  8. Implications of memory modulation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and fear disorders. Dias, B. G. & Ressler, K. J. Nature NeuroScience, 2013 Feb 16.

The post 不是肚皮不爭氣!試談男性在不孕中扮演的角色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990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