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於居家環境的真菌有哪些?
台灣溫暖又潮濕,真菌最愛的家
真菌(或通稱為黴菌)幾乎可以生長在任何東西上面,只要是溫暖又潮濕的地方,就很容易孳生黴菌。臺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之間,四面環海,雨量充足濕氣重,是黴菌生長的最佳環境。所以,一般我們的建材與家具都會添加殺菌劑,否則家具與牆壁就會被真菌破壞殆盡,例如在潮濕房間牆壁上常出現紙齦枝孢(Ulocladium chartarum)。因此,如果從未在家具上發現黴菌蹤跡,有可能是居家環境很乾淨,也有可能是家具添加了殺菌劑,黴菌都被毒死,無法生長──也就是家具很毒的意思。
黴菌會讓食物腐敗,或是長在家具、衣物、皮鞋、皮包、浴室內(矽膠上常見的黴菌種類為球孢枝孢)以及牆壁上,吸入太多黴菌對人體健康有害。居家最常見的應該是屬青黴菌(Penicillium spp.)。青黴菌約有一百五十多種,可以產生抗生素青黴素(或稱盤尼西林),是二戰時用於受傷士兵身上的重要藥物。但是,青黴菌也造成農產品或建材分解腐敗,且會釋放孢子造成過敏,危害人體健康。麵包,尤其是吐司上的黴菌大多屬於枝孢菌屬(Cladosporium spp.)、麴黴屬(Aspergillus spp.)、青黴菌屬、鬍鬚黴屬(Phycomyces spp.)或是匍莖根黴菌(Rhizopus spp.)。如果買來的吐司好像很不容易發黴,那是因為加了防腐劑。
大量孢子讓你病,黴菌生長伴隨的危險
黑黴菌(或匍莖根黴菌)也是居家內外常見的黴菌。黑黴菌會引起過敏反應,更嚴重的是,如果其分生孢子侵入腦神經系統,就會導致分生孢子菌症的疾病。這種黴菌也被認為是「大廈綜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的可能病因,大樓的中央空調讓真菌更容易傳播。免疫力較弱的孩童,如果長期暴露在含有大量黑黴菌孢子的環境中,就會導致肺出血,並且引起呼吸系統的疾病。如果孢子濃度高,還有可能會造成腦神經嚴重損傷。
麴黴菌和青黴菌一樣,也會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這些孢子會隨著氣流四處飄散,如果掉落在適合生長的有機物上,例如穀物或是飼料上,再加上適合的溫濕度,就會開始萌芽生長,生長的過程會伴隨產生有毒的黃麴毒素。另外,還有腐黴菌(金黃擔子菌屬,Aureobasidium spp.),也很常在住家的牆壁上出現,如果家中牆壁黏貼的是壁紙,就可以看到明顯的紫紅色黴菌斑點。腐黴菌也會造成食物腐敗(麵包或是米飯等),若不慎食用,會引起食物中毒。
木黴菌也是環境常見的真菌,存在於土壤裡,不過其分生孢子會飄散在空氣中,在加上溫暖潮濕的氣候(通常是多雨的季節),就會出現在木質建材或家具上。其菌落的外觀為綠色,因為會產生大量的纖維分解酵素,讓紙張與木材變質脆化,因此造成木質家具與建材使用年限縮短。大量的木黴菌分生孢子,亦會引起某些人的過敏反應。
其他居家常見的真菌,還有長在草莓上,造成葡萄灰黴病的灰黴菌,以及讓蘋果腐敗的果腐病菌,與長在紙板或是木板裝潢上的紙板葡萄穗黴(Stachybotr ys chartarum)。
黴菌除了會引發食物中毒與過敏之外,還會造成其他疾病危害。像是「癬」,常發生在皮膚的表面、指甲內、頭皮甚至生殖器等部位,主要是由皮癬菌(Epidermophyton floccosum)、皮屑芽苞菌(Pityrosporum sporumovale)或是念珠菌(Candida spp.)等引起。因為氣侯的關係,「癬」在臺灣是很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另外,根據統計,超過 90% 的慢性鼻竇炎患者對黴菌有過敏反應。黴菌的孢子因為體積微小,藉由空氣傳播,四處飄散,很容易隨著我們的鼻腔進入呼吸道,並一路到達肺部停留。流行病調查也發現,有大約 10% 的過敏性氣喘患者,其氣喘症狀是來自於黴菌過敏。
唉呀,發霉了!該怎麼辦?
食物發黴還能吃嗎?
食物一旦發黴就不能吃了,即使將表面的黴斑移去,黴菌的菌絲也早已經深入食物內部,而黴菌所產生的毒素在生長時,也已經釋放到食物中了,有些毒素就算加熱也難以破壞。正確的作法是,只要懷疑食物發黴,就毫不猶豫的丟棄,因為我們的身體經不起黴菌毒害。還有,過期的花生即使外觀看起還沒事,也要丟棄,因為花生最容易有黃麴毒素殘留。
乳酪發黴還能吃嗎?
一般的乳酪發黴後就建議丟棄,因為一般的乳酪是用乳酸菌做的,不會長棉絮狀的毛(菌絲)。如果是白黴乳酪或是藍黴乳酪,因為是由青黴菌(絲狀真菌)所製成,而且在熟成過程,該菌已經變成了優勢菌種,理論上再長毛(菌絲)應該就是原來的青黴菌。
發黴的物品怎麼處裡?
對人體最無害也是最安全的方式,就是用 75% 的酒精來擦拭。浴室裡的黴,可以用稀釋的漂白水去除。
如何防止黴菌生長?
欲防止黴菌生長,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溫濕度。乾燥低溫(低於 21ºC)的地方,不利黴菌生長。在多雨的季節裡,利用除濕機或是開冷氣來降低室內濕度,高溫的季節裡,讓容易發黴的物品晒晒太陽,利用自然的紫外線與高溫來殺菌。雖然也可以用化學的方式來殺黴菌,不過這些化學品既然殺得了黴菌,就代表對人體的健康同樣不利。
想吃也要有訣竅,菇菇愛好者注意了!
我家旁邊空地長了一朵菇,可以吃嗎?
三個字:不能吃。野菇不是野菜,許多都具毒性,運氣好,拉拉肚子,運氣不好可能就得進醫院。另外,菇類對環境相當敏感,生長的地方如果水或空氣不乾淨,菇會累積這些有毒物質。所以就算在大馬路旁長出美味的牛肝菌(雖然發生的機率很低),它應該也累積了不少汽機車排放的廢氣與重金屬,絕對吃不得。
子實體好還是菌絲體好?
坊間常見的菇類健康食品,有「菌絲體」和「子實體」之分,一般消費者可能不太能分辨其差異。菌絲體是菇的「無性世代」或是「營養世代」,子實體則是菇的「有性世代」,市場買到的菇,例如香菇和洋菇等都是子實體。「有性世代」與「無性世代」兩者的代謝途徑迥異,所以產生的二次代謝物也不同。有些菇因為產生子實體需要很長時間,或是沒辦法以人工方式誘發子實體產生,所以一些廠商就會以菌絲體來代替,例如冬蟲夏草或牛樟芝。菌絲體是利用發酵槽以培養液大量生產,生產成本較子實體低廉許多,還可透過調整培養液的成分來改變菌絲體的成分。孰好孰壞,實見仁見智。筆者認為,如有美味、營養又口感極佳的「子實體」(菇)可以食用,又何必選擇包成膠囊的「菌絲體」?
我可以在家種香菇嗎?
理論上可以,不過實際操作起來有困難。種香菇不像種花草樹木――澆水、施肥以及晒太陽就能成功。種香菇首先必須要有殺菌設備,例如壓力鍋,還要調配菇需要的生長基質,不同菇的生長所需不盡相同。操作時,必須在盡量無菌的地方,因為空氣中有太多懸浮的孢子,生長基質很容易被汙染。再來就是要取得菌種。菌種可以自己分離(對一般人來說,難度太高)或是購買,然後就是接種,還需要有涼爽的地方以供生長,走菌與出菇時的照顧更不可馬虎。總歸一句,去買別人(養菇場)準備好的太空包,是最省錢省時又方便有效的方式,能輕輕鬆鬆滿足當城市菇農的心願。
本文摘自《菇的呼風喚雨史》,積木文化,2018 年 11 月出版。
The post 對真菌有許多疑問嗎?解答都放在這裡了!──《菇的呼風喚雨史》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