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心」不只是小說或是連續劇中可能會出現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病患能藉由心臟移植這種救命手術重建生活品質。
接受心臟移植者的篩選過程須十分謹慎,以嚴格的標準確保手術有最大成功率,防止浪費寶貴的捐贈心臟。如果患者的心臟嚴重衰竭,失去將血液送達到全身的功能,醫師就會建議患者進行心臟移植。心臟衰竭的原因包括心肌病(cardiomyopathy)與多種遺傳性心臟疾病。患者通常必須通過心理和情緒測試,願意終身服用藥物,而且移植前的評估存活期需在一年以下。有時候,新生兒也可能需要心臟移植手術,超音波檢查時若顯示心臟有結構性問題,則意味著心臟無法泵出足夠的血液。此時患者會接受進一步的血液檢查,以排除目前的感染並確認組織相容性。
移植的過程對患者和心臟外科醫師來說都非常複雜與艱難。第一步是從捐贈者身上取出心臟,此時也可能摘取其他器官讓更多患者能夠受益。醫師將受贈患者全身麻醉,切開胸骨露出心臟,裝上俗稱「葉克膜」的體外心肺呼吸機後,心臟移植手術便開始了。
手術結束之前,醫師會先測試新的心臟,如果它成功地輸送血液,就可以移除心肺機並閉合胸骨,然後將病人移送到加護病房觀察。
手術之後,受贈者終身都要服用藥物以防止身體排斥捐贈的心臟。這些藥物包括能降低自身免疫力的免疫抑制劑,好讓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不會因為新的心臟不是自己的而去攻擊它。
本文節錄自《How It Works知識大圖解 國際中文版》第07期(2015年4月號)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知識大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