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諾斯與米諾斯文明——迷宮中的牛頭人身怪
你聽過米諾斯和牛頭人的希臘故事嗎?
「克里特國王米諾斯(Minos)觸怒了海神波塞頓,波塞頓便使米諾斯的妻子戀上一頭白牛,並生下一隻牛頭人身怪。這隻牛頭人身怪愈長大愈兇殘,於是米諾斯請當時最傑出的建築師父子設計一座迷宮,將怪物關在裡面。
後來,在一次泛雅典娜節運動會中,雅典人殺了贏得勝利的米諾斯的兒子,米諾斯便出兵攻打雅典,討回血債。雅典敵不過米諾斯,只好答應他的要求,每年送上七對少男少女做為牛頭人身怪的食物。
有一年,雅典王子提修斯自告奮勇成為七位少男之一,並在米諾斯的女兒的幫助下,順利除掉牛頭人身怪,帶著其他的少男少女逃出迷宮。」
——引用自〈從神話到歷史:米諾安文明的出土〉
以牛頭人和迷宮的形象、流傳至今的米諾斯(Minoan,或米諾安)文明,是個「從神話到歷史」的經典案例。一百多年前,於克里特島正式出土的米諾斯遺址,讓神話進入現實世界;隨著考古學家對其了解愈多,米諾斯的神秘感,也逐漸轉換為現實歷史。
感謝歷代學者的辛苦鑽研,如今我們已經知道,一度興盛於歐亞交界的愛琴地區,屬於青銅時代的米諾斯文化,主要分佈於克里特島,它距今 5100 年前衍生,3100 年前左右正式結束。
除了發達的宮殿建築、藝術等文化表現以外,米諾斯人最特殊的在於,他們是整個歐洲最早使用文字的人。米諾斯文字被稱作「線形文字 A(Linear A)」,遺憾的是,這種文字後來隨著米諾斯文明失勢而徹底失傳,至今都沒有人能夠看懂、解讀其義。
邁錫尼——荷馬史詩的年代
在米諾斯勢力衰亡的後期,距今約 3600 年前,希臘本土興起一股新興勢力-邁錫尼(Mycenaean),他們取代米諾斯,成為稱霸愛琴地區的強勢力量,一直延續到 3000 多年前結束。
由於幾百年後荷馬史詩《伊利亞德》渲染,而家喻戶曉的特洛伊戰爭,就發生在邁錫尼時期。邁錫尼在後世印象中,是個有阿基里斯、赫克托、亞格曼儂、普利阿摩斯、奧德賽等英雄縱橫的時代;而在考古學上,邁錫尼的文化受到米諾斯影響,不過風格明顯有異;邁錫尼人跟米諾斯一樣都有文字,值得慶幸的是,有現代人能看得懂!
邁錫尼文字被稱作「線形文字 B(Linear B)」,語言考古學家發現,它書寫的語言,算是之後使用的希臘語的早期型號。更重要的是,線形文字 B 所載的語言屬於印歐語系,是距今最久,有保留記錄的印歐語言之一。另一方面,雖然米諾斯人的線形文字 A 至今無人能解,卻已經知道,它和邁錫尼人的線形文字 B 是兩種差異很大的語言,換句話說,線形文字 A 的語言很可能不屬於印歐語系。
某些層面上,古希臘的米諾斯與邁錫尼,可謂「西方文明」的根源之一。近幾年蓬勃發展的古代 DNA 研究,當然不可能放過這兩個,一度在愛琴海域展現過強大影響力的古文明。[1]
打造出米諾斯與邁錫尼的居民,在遺傳上是哪種人?兩個古文明彼此之間、和當地更早以前的人,以及現代希臘人的關係,都是最近新發表論文探討的目標。
從新石器農村到愛琴文明
新的論文一共取得 19 個新的古代基因組。有 10 個來自距今 3700 到 4900 年前,米諾斯時期的克里特島,加上 1 個距今 3400 年左右,已經受到邁錫尼文化影響後的克里特島民樣本。邁錫尼人本身則有 4 個樣本,來自 3200 到 3700 年前的希臘各地。
剩下 4 位,一位是距今 7400 年,新石器時代的希臘人;另外 3 位是 3800 到 4800 年前,青銅時代的安那托利亞人。替已經發表過的上百個古代基因組列表,又增添一些新成員。
近年來的古代 DNA 研究讓我們得知,大概在距今 9000 年前過後,安那托利亞的農夫們,攜家帶眷大舉向歐洲方向移民,把新石器式的生活方式,連同自己的 DNA 引進歐洲,而第一站,就是地理上最接近的愛琴。[2]
米諾斯跟邁錫尼,文化風格和文字都不太一樣,遺傳上用各種分析方法,卻皆顯示兩者高度相似,而且大部分祖源(ancestry)都能追溯到更早之前,新石器時代的農夫;另外他們也和數千年後,現代的希臘族群有相當的延續性。
整體看來,米諾斯人和邁錫尼人,遺傳上大致算是同一種人,而且和同一地區,年代上更早與之後的族群間,都有延續關係。
愛琴文明有外來血緣,來自何時、何地?
在遺傳延續性之外,和新石器時代的農夫相較,希臘族群隨著時間演進,祖源中也出現愈來愈多外來的成分。青銅時代的米諾斯跟邁錫尼人,兩者都配備可以追溯到伊朗與高加索一帶的 DNA,它們從何而來?解釋起來其實有點複雜,不過不能逃不能逃不能逃~
由遺傳上看,歐亞大陸的西部在一萬年前,存在 4 個代表性的族群,各自都分家數萬年之久(也可以不這樣解釋,不過米諾斯跟邁錫尼人,用這個脈絡解釋比較方便)。[3]
- 延伸閱讀:中東農業的起源與農夫遺傳史
它們是歐洲的西方採集狩獵族群(Western Hunter Gatherer,簡稱 WHG)、東歐大草原的東方採集狩獵族群(Eastern Hunter Gatherer,簡稱 EHG)、黎凡特的新石器時代農夫(稱作 Levant_N)、伊朗的新石器時代農夫(稱作 Iran_N)。隨後一萬年至今,歐亞大陸西部的族群,大部分都可以視為以上 4 種祖源按不同比例的組合。
歐洲自 9000 年前起,經歷過新石器時代的大移民之後,使得歐洲族群在遺傳上,成為多數 Levant_N,加上少數 WHG 的組合。大約 5000 年前起,歐洲又接受過一波大規模的移民潮,這群移民在遺傳上可以追溯到草原,是 EHG 與 Iran_N 的組合(Iran_N 祖源是透過情慾流動,由較南方間接影響到草原地區的)。
歐洲各地,隨後又經歷過幾千年的融合,這也是為什麼現代的歐洲族群,主要由以上 4 種祖源構成。
米諾斯人外來 DNA,源於東方
回到米諾斯與邁錫尼人。他們配備少量(10 % 多),源自伊朗與高加索一帶的 DNA,考量到地理距離,不太像是直接因情慾交流取得。由米諾斯人的遺傳組成看來,他們擁有伊朗祖源,卻完全缺乏 EHG 祖源,因此論文推論,帶來這些遺傳影響的,不會是北方草原的移民(因為草原移民皆配備 EHG),而是直接由東方而來。
希臘的東方是安那托利亞,也就是幾千年前,農夫脫亞入歐的源頭。位於克里特島的米諾斯人,之所以擁有能追溯到伊朗的 DNA,應該是由東方輾轉獲得,這也是歐洲在農夫與草原,兩波特大型移民潮之外,另一波規模較小,之前所知有限的情慾交流。
論文指出,由於 6100 年前的希臘農夫,並沒有這款「東方祖源」,所以情慾交流的年代,或許發生在此之後,米諾斯之前。
邁錫尼人外來 DNA,來自北方或東方
希臘本土的邁錫尼人,遺傳上和克里特島的米諾斯人大部分相同,卻又多了一點點 EHG 祖源,根據不同樣本估計,比例為 4 到 16 %(米諾斯末期的克里特島人,和同年代的邁錫尼人較為類似)。比例很低,但就是存在,顯示希臘移民史上,還有另一位隱藏角色。
希臘距離草原很遠,而且在邁錫尼那個年代,世界上已經沒有單純 100 % 配備 EHG 祖源,完全未經混血的族群了。是誰間接把「北方祖源」帶到希臘?把已知的古代樣本分別代入模型,結果有 2 個族群符合,分別是青銅時代的亞美尼亞,或是青銅時代的草原族群。
依據已知線索,兩條路都說得通。亞美尼亞位於希臘的東方,中間只隔著安那托利亞,兩地距離不是太遠;假如之前希臘接受過一次東方來的小規模移民,那麼後來又發生一次,想來十分合理。
不過,自 5000 年前起的草原移民潮,在隨後的一兩千年間,影響過歐洲大部分地區,南方的愛琴一帶很可能不會是例外。若是席捲全歐的草原移民潮,也小幅影響過邁錫尼時期的希臘族群,並帶來印歐語,看起來也是有模有樣的推測。[4]
- 延伸閱讀:歐亞草原的族群遺傳史與歐洲人的演化適應
古愛琴人的文字、外貌、文明
之前發表的幾個古代遺傳學研究,認為印歐語傳入歐洲,與青銅時代的草原移民息息相關。邁錫尼文字記錄的語言屬於印歐語系,印歐語如何傳到希臘?誠實的答案是,憑目前資訊尚不足以回答。不過看起來,印歐語系傳入愛琴一帶的情況,或許與其較北邊、西邊的歐洲不太一樣。
另一個有趣的問題是,愛琴文明留下一些有人類長相的藝術品,當年是照實創作嗎?根據這回取得的基因組重建古代人外貌,結果發現,米諾斯與邁錫尼人天生的頭髮和眼珠是深色,並非金髮碧眼,表示當時的藝術作品,對人的外貌算是忠實呈現。
儘管有過少量外來血緣,持續進入希臘族群,但論文特別指出,構成米諾斯與邁錫尼人基因組的主體,仍是繼承自當地更早以前的人。因此,青銅時代發達的愛琴文明,本土居民在其發展過程中,應當扮演過重要的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會認為文化不應區分高下,因此將愛琴古文化描述為「文明(civilization)」並不適當。
論文在附錄第 4 頁有特別說明,使用「米諾斯」和「邁錫尼」稱呼遺骸所屬的文化,是為了方便敘述。「文明」在常用定義中,有城市化、社會階級組織、書寫文字這些元素,而米諾斯與邁錫尼都具備以上特徵,因此稱之為文明,單純只是為了描述它們是擁有複雜元素的古代文化,並不牽涉到它們和其他文化間,優劣的價值判斷。
創造愛琴文明的古希臘人,不只和當地更早以前的新石器時代,也和現代希臘族群在遺傳上有延續性,只是現代人和古時候相較,又有了更多外來的血脈。
整體而言,希臘族群史可以這樣描述:從新石器時代延續至今,又不斷有小規模外來血緣融入。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 Lazaridis, I., Mittnik, A., Patterson, N., Mallick, S., Rohland, N., Pfrengle, S., … & McGeorge, P. J. P. (2017). Genetic origins of the Minoans and Mycenaeans. Nature.
- Hofmanová, Z., Kreutzer, S., Hellenthal, G., Sell, C., Diekmann, Y., Díez-del-Molino, D., … & Kirsanow, K. (2016). Early farmers from across Europe directly descended from Neolithic Aegea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523951.
- Lazaridis, I., Nadel, D., Rollefson, G., Merrett, D. C., Rohland, N., Mallick, S., … & Connell, S. (2016). Genomic insights into the origin of farming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Nature, 536(7617), 419-424.
- Mathieson, I., Lazaridis, I., Rohland, N., Mallick, S., Patterson, N., Roodenberg, S. A., … & Sirak, K. (2015). Genome-wide patterns of selection in 230 ancient Eurasians. Nature, 528(7583), 499-503.
本文亦刊載於作者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匠》暨其 facebook 同名專頁。
The post 米諾斯人與邁錫尼人來自何方?走出古希臘神話,用DNA追追追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