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承立|Qweaz、Cheng-Li Hsu、陳力與徐承立,顯然是我在不同地方的名字。一部舊筆電,二扇看不到淡水河的落地窗,三個不同車位停著四台各有功能的交通工具,開啟五個通訊軟體對付六個專案,七天去台北八次,九成的機會遇到十個熟人。
2016 年 9 月 7 日,東京,半夜小雨,白日天氣晴。
這是我第一次到日本、到東京,也是本世紀第一次進動物園。在我出生前整整一百年,西元 1882 年、民國前 30 年、清光緒 8 年、日本明治 15 年。歐洲的奧匈帝國、德意志和義大利三國同盟條約、中學課本中最帥的歷史人物之二宋教仁與蔡鍔出生,物種起源的達爾文逝世,上野動物園成立。
是日本第一個動物園
上野動物園全名為「東京都恩賜上野動物園」,面積 141,000 平方公尺,不到木柵動物園的十分之一。之所以「恩賜」要從整個上野公園談起。明治維新大歷史洪流中的背景,上野一帶曾是 1868 年戊辰戰爭的古戰場之一,1870 年荷蘭醫師 Anthonius Franciscus Bauduin 建議可以將此地建為公園,而至 1876 年正式開園,普天之下,皆為王土,1924 年由大正天皇下賜與東京都管理,故名「恩賜」。現今公園內有 Bauduin 的銅像,亦被稱為上野公園之父。
也是日本第一個公園
動物園僅是上野公園其中一環,包含國立博物館、國立西洋美術館、上野之森博物館、國立科學博物館、東京藝術大學、東照宮、寬永寺與不忍池等各色建築、古蹟、學校、博物館等景點。其中,收藏有著名雕刻作品羅丹「沉思者」的西洋美術館,因建築師柯比意的關係,甫於 2016 年 7 月入選為世界遺產,此時上野周邊滿街都是相關旗幟,想不知道也不行。
喔,還有維新三傑之一的西鄉隆盛的銅像,他牽著狗,會不會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帶有動物的名人雕像?
從 Google 的長形空白方格上搜尋「上野動物園」,0.4 秒內會有 7,400,000 項結果,第一頁十條除了維基百科詞條,大多是部落格上的遊記。行前功課裡,自當從官網著手,但上野動物園官網由於 2016 年 7 月時遭到攻擊,處於重整狀態,目前僅有簡單訊息露出。
初訪上野動物園的第一印象,是滿滿的熊貓!熊貓,做為外交大使與公務員,熊貓「蘭蘭」與「康康」於 1972 年 10 月 28 日踏上日本土地,入住上野動物園,至今已有五批後代。現在的住戶「力力」與「真真」,是於 2011 年搬入。日本瘋迷熊貓的程度不亞於台灣,2008 年上一位住戶「陵陵」的過世直接讓入園人數比前一年減少 60 萬,自 1972 年有熊貓以來首次跌破 300 萬,到 2011 年力力與真真入園則是直接讓遊園人數突破 400 萬大關。
不諳日文的我,邀請了來日本讀書,多年未見的大學學妹趙芳悅同學做為嚮導,由於這一天是週三,不需要排隊,直接拿出 1,200 元日幣,買了兩張全票即可入場。園區分為東園、西園,入口從東園進入右手邊第一個便是熊貓區。在人稱動漫天堂的日本好處就是,各類指標或解說充滿用心的創意,即便不懂語言,依然能夠遊走四方。今日人潮不多,園區亦不大,兩點入場到五點關園,剛剛好可以走完一圈。河馬、紅鶴、亞洲象、日本猴、北極熊,一一駐足、觀察周邊的遊客。
我在大象之前停留特別久,因為小時候特別喜歡林旺。或者,在還沒有團團圓圓之前,我想台灣有關動物園的報導大多跟「林旺爺爺」有關。電視兒童如我,都還對 1986 年台北動物園從圓山到木柵的相關報導轟炸印象深刻。自己上次踏入動物園,還是上個世紀,有林旺無圓仔的時代。除了寄養,我沒有養任何寵物,更談不上熱愛動物園。與動物園的聯想,還遠不如淡水「動物園」或者平克.佛洛伊德(Pink Floyd)的專輯 Animals 或者魔比(Moby)的專輯 Animal Rights 來的直覺。
Zoo 是一個縮寫詞,字源來自希臘語 Zōon,據說是四腳動物的意思,Zoological Garden 是否比稱做 Animal Park 來的可愛而無野性不得而知。我不愛動物被關起來,可動物們有什麼感覺,那可能是莊子與動物溝通師的事。至少在上野所見,動物園硬體也充滿日式建築低限極簡風格的條件下,規模小、圍牆矮,動物們與人是接近的。或許上野沒有動物園,是住著超過 500 種、3000 多隻動物的大公園。
無論是,教育、研究、保育及遊憩等被賦予動物園的職能,或是其他政治學上的意義也好。記得某期的窩抱報的總編輯刊頭語曾說:「看見,是瞭解的第一步」。
總算在日本、在東京、在上野,第一次體驗到在動物園散步才是正經事。Walking in the zoo is the O.K. thing to do.
本文轉載自《窩抱報》Vol. 7:動物園的每一天
The post 上野沒有動物園:日本都市叢林裡的動物奇遇—《窩抱報》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