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李紀潔、羅鴻|陽明大學基因體科學研究所畢業生
什麼?穿著高跟鞋真的有可能跑贏暴龍?你知道植物也跟人一樣會賭博嗎?殭屍末日要來了嗎?
《科學》(Science)期刊在 2016 年末由讀者和編輯共同票選出十大最受歡迎的科學新聞,想知道答案嗎?趕快進來看看!
10. 不死基因在死後甦醒
死亡真的是終點嗎?別擔心,至少對細胞內某些基因來說不是。這項驚人的研究發現了上百個基因居然在動物死亡之後仍持續表現,並且許多的基因在死亡後的幾天內仍十分活躍,更有趣的是其中有些不乏是參與在胚胎發育或癌症當中的基因。因此科學家可以嘗試藉由分析這個現象,來研究保存移植用器官的方法,或者更準確分析兇殺案中被害者死亡的時間。死亡除了讓人體會生命的意義外,還能提供前所未知的生命訊息。
9. 童話故事很不簡單
以後〈鐵匠與魔鬼〉等童話故事也許可以用「從前從前在 6000 年前……」作為開頭,因為某些故事在《格林童話》出來以前就已經存在了。科學家利用生物學中常用的演化分析法,發現有些現今耳熟能詳的故事,是從原始印歐語社會中慢慢改編流傳至今。而這些故事可能源自於 2500 到 6000 年前,其古老的程度足以讓大文學家驚艷!那影響故事壽命長短的關鍵是什麼呢?最佳代表就是〈美女與野獸〉中的元素——魔法和奇異生物。一個故事要被流傳,需要夠奇怪到能被大家記住,但又不能太荒誕到沒人願意相信。
8. 格陵蘭鯊可活到400歲,突破長壽紀錄
「太驚人了!」科學家在研究出格陵蘭鯊魚的壽命時不禁驚呼。其實早在 1930 年代時就有生物學家懷疑格陵蘭鯊壽命長達 400 年,不過當時只透過鯊魚的身長來推測。然而最新的研究證實了這項傳聞,科學家利用鯊魚水晶體中碳 14 的含量並結合身長的數據計算出格陵蘭鯊的年齡。高壽 400 歲的格陵蘭鯊在充滿危險的茫茫大海中成為脊椎動物中長壽的冠軍,但是缺點呢?雌性的鯊魚必須要到 156 歲才會具有生育能力。
7. 植物比我們想像中的會冒險
有些事情人會,鳥類和蜜蜂也會。而現在看來,植物也會。別想歪了,我們是在說賭博。一直以來我們認為植物只會繞著陽光轉,或對水源有反應而已,其實植物們在面對困難的生存抉擇時,也會冒險選擇放手一搏。等等,冒險?這感覺不像植物會做的事情啊!當碗豆的根同時被放在兩種土壤上,一盆提供無法滿足所需的養分量,而另一盆則是一下貧瘠一下肥沃。科學家發現碗豆會在後者中長出較多的根賭運氣以獲得用之不竭的養分。可惜這個發現還需要更多的測試,所以先別急著把你最愛的小灌木帶去賭場。
6. 外星生命可能以宇宙射線維生
地球生命的能量來源若不是從太陽而來,就是透過吃掉其他生物來獲得能量。但是外星生命也是這樣做的嗎?我們可以透過南非黃金礦脈中神奇的微生物一探究竟。這個「金礦蟲」(Desulforudis audaxviator)會吸收鈾衰變產生的輻射線作為能量來源,幫助牠吸收硫。因此我們可以推測幾乎毫無屏障的外太空中,火星或其他星球上的生命也很可能透過同樣的方式來獲得能量。另外,今年另一個相當受到關注的研究中,科學家推測在具有類似地球環境的棕矮星雲中可能有生命存在。這些發現讓我們再度讚歎「生命自會找到出路」的真理。
5. 親眼見證人類的演化過程
演化不只是幾百萬年才發生一次,也可能發生在轉瞬之間。隨著基因分析的技術越來越成熟,我們能夠看到環境如何改變人類的基因。在帥氣的班乃迪克康博拜區身處的英國中,科學家發現金髮藍眼的基因快速地演化和散佈。英國著名的灰色天氣以及人選擇伴侶的偏好可能就是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另外更神奇的是讓人喜歡吸菸的基因則在一個世代之間快速衰退。
4. 《侏羅紀世界》中穿著高跟鞋逃跑不是亂拍的?
《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讓我們覺得遇到恐龍可能只有死路一條,但是惡名昭彰的暴龍實際上到底有多可怕呢?根據六千六百萬年前在美國懷厄明州海岸線的腳印化石來推斷,暴龍的跑步速度可能沒辦法超過時速八公里。這比一般中年人跑步的速度還要慢,所以萬一真的遇到暴龍,只要稍微衝刺一下,你就不會變成恐龍的聖誕大餐啦。
3. 為什麼座頭鯨要救海豹?
大自然充滿血腥的兇牙利爪,但是有些時候不同動物之間也會展現比較溫柔的一面。今年令人嘖嘖稱奇的例子,是一頭座頭鯨試圖利用自己龐大的身體保護海豹,並成功從一群殺人鯨中拯救了牠。科學家無法確定為什麼座頭鯨會有這樣的行為,但是至少這會讓殺人鯨三思一下,周遭有座頭鯨的時候要不要打獵。
2. 神秘冷戰基地因氣候變遷而出土
一個被稱為「冰蟲」的機密計畫,在格陵蘭冰層中建造了軍事基地,引起國際上的關注。這聽起來也許很像 007 電影,但這在冷戰時期的世紀軍營真實上演。現在全球暖化、冰層融解即將讓它們重新破土,只是我們要擔心的是,原本掩蓋在冰下的污染性物質可能會造成環境危害。
1. 為什麼細胞的發電廠會有自己的 DNA 呢?
我們今年最常被提起的研究是細胞生物學裡的一大謎題:為什麼只有粒線體這個供給細胞能量的橢圓形結構,有他們自己的 DNA?其實在十億多年前粒線體便與細胞開始共存,並且漸漸轉移 DNA 至細胞核,最後只留下了 37 個基因。但是為什麼粒線體要保留住某些DNA呢?利用電腦模擬研究也許可以帶給我們解答,並且同時也可能提供某些罕見和殘疾疾病的線索。
希望大家喜歡今年的科學新聞,期待下一年泛科學可以繼續帶給大家滿滿的大平台!
Let’s make science great again!
原始資料:
- David Grimm, Our 10 favorite science news stories of 2016, Science, Dec. 23, 2016.
- Mitch Leslie, ‘Undead’ genes come alive days after life ends, Science, Jun. 22, 2016.
- David Shultz, Some fairy tales may be 6000 years old, Science, Apr. 22, 2016.
- Elizabeth Pennisi, Greenland shark may live 400 years, smashing longevity record, Science, Aug. 11, 2016.
- Virginia Morell, Plants can gamble, according to study, Science, Jun. 30, 2016.
- Jessica Boddy, Alien life could feed on cosmic rays, Science, Oct. 7, 2016.
- Elizabeth Pennisi, Humans are still evolving—and we can watch it happen, Science, May. 17, 2016.
- Sid Perkins, You could probably have outrun a T. rex, Science, Jan. 25, 2016.
- Erik Stokstad, Why did a humpback whale just save this seal’s life?, Science, Jul. 22, 2016
- Julia Rosen, Mysterious, ice-buried Cold War military base may be unearthed by climate change, Science, Aug. 4, 2016.
- Laurel Hamers, Why do our cell’s power plants have their own DNA?, Science, Feb. 18, 2016.
The post 2016 Science十大最受歡迎科學新聞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